当前位置:新闻

[行业]将网络大电影进行到底!

2016-02-25 15:28:07

来源:编剧帮

[摘要]随着电视剧电影审查制度越来越谨慎和严密,网络电影发展可谓异常迅猛。

      一、网络大电影时代已经来临
 
      网络大电影,是指在视频网站上发布,并在网络上传播(不通过电影院和电视台传播)的一种视频形式,是微电影的升级版,具有投入成本小,创作门槛低,拍摄周期短,上线播映便捷,资金循环周转快等特点。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市场日趋成熟,网络大电影正呈现方兴未艾、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
 
      据统计,2014年全国拍摄的网络大电影是437部;刚刚过去的2015年,网络大电影集中爆发,数量升至622部。预计在2016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600部。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火爆的局面?
 
      而前几年就已经出现的微电影却没有这样好的运势呢?究其原因,除了技术发展,比如4G移动网络的商业化运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微信、微博等快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等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模式的改变——以爱奇艺为首的视频网站开始培养“会员制付费点播”的市场,而且经历了两年多,收效显著:仅爱奇艺一家,其付费会员已经超过1000万。
 
      正是由于这种商业模式的显现,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属于网络的电影时代已经来临,它将预示着电影电视剧行业的惊天巨变。
 
      结论:网络大电影时代已经来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接受,不容置疑,势不可挡!
 
      二、人们在网络上付费观看节目的意愿
 
      网络大电影是近两年才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即便是网络付费的消费方式,也是随着近年来移动终端(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的发展,尤其是方便快捷的网上支付方式的普及应运而生的。那么,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在网络上付费看节目(电影)呢?
 
      根据“水源智库”的资料,2015年网络上的视频总用户为4.85亿,通过网络看电影的用户为2.66亿,但花钱购买会员资格的用户才3129万,而其中,只有2159个用户花了钱买会员并经常通过网络看会员制电影(包括院线电影)。真正付费观看网络大电影的仅仅只有367万户!
 
      网络大电影究竟有没有市场前景?
 
      回答这个问题,就像段子里说的,两个商人当年去非洲卖皮鞋,一看没有人穿皮鞋,一个人想打道回府,一个人急招公司赶紧进货一样,仁者智者,各有见解。这个数据说明:
 
      一方面真正愿意付费观看网络大电影的人的数量还相当小;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市场的潜力很大。
 
      那么,人们在网络上花钱看视频的热情究竟有多高呢?根据“企鹅智库”从17909人的抽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网络上愿意付费观看视频的仅占20.2%,而不愿意付费的高达79.89%。在付费金额的意愿调查中:
 
      愿意支付30元月会员费的占15.1%;
 
      愿意支付20—30元的占21%;
 
      愿意支付10元—20元的占33.6%;
      
      而只愿意支付1—10元的占30.3%。
 
      结论:数据是静态的,是苍白的,尽管我们看到愿意付费的人群不多,但有一个事实是显现的:毕竟这种消费习惯已经开始形成,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三、电影梦想者的大学校
 
      电影是造梦机器,因为电影,许多人成为艺术梦想的追求者。但是,除了少数人有机会进入专业艺术院校学习电影的写作、拍摄、制作和营销外,更多的电影爱好者处于自生自灭的野蛮生长状态。因为电影是一种工业,电影是一场金钱的游戏,无形中,电影也给自己筑起了一道高墙,把众多有电影梦想的人隔离在墙外。
 
      按照以前的惯例,除了到专业院校学习,要进入电影圈,还有一个途径,那就是进入电影制片厂或制片公司。但通过这个途径进入,必须有圈内人的引领,否则很难打进去。你一无专业基础,二无人脉,人家凭什么让你进去?即便你有天赋和才华,也无人知晓。
 
      随着数码视频设备的发展,加上互联网的普及和进步,尤其是出现了微电影之后,圈外草根可以自己动手拍电影了,从而打破了小圈子,推倒了壁垒和高墙,从此,草根拍电影不再是一种痴人说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勇敢地拿起机器,拍自己喜欢的电影,并在拍片的实践中,逐渐掌握了电影创作和制作的规律,迅速成长。
 
      常常有编剧问我:怎样才能进入职业圈子?怎样才能卖出自己的剧本?
 
      这个问题也让我难以回答。其实问题本身并不复杂,职业就是要靠这个手艺吃饭,那就得有人花钱买。剧本要持续不断有人买,就得符合市场的需求,要有市场的价值。但你的作品是不是有市场价值,谁说了算呢?当然应该是观众说了算。
 
      但编剧和观众之间隔着许多道墙,你根本见不到观众在哪里。第一道墙,就是制片人!而制片人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他们真的能看准你的剧本的市场价值吗?曾经被看走了眼的剧本,后来被拍成影片后大红大紫的例子从来就不鲜见。制片人看走眼,怎样破?没法破。唯一的破法,就是你自己当制片人!由于网络大电影的制作成本低,它给了你当制片人的机会。
 
      到底多低的成本可以拍网络大电影呢?
 
      回答是:几乎可以低到0成本!当然这是极端的说法,但我周围的年轻朋友,用几千元拍一部网络大电影的,大有人在。大家在网上搜一下,有一部类似纪录片的网络视频《舒子创业》,也是只用了极低的拍摄成本,使用的设备就是手机,照样取得了单集一百多万的点击量!
 
      有这样的勇气,有这样的行动力,无论你是编剧、导演,还是演员,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实践的机会,电影就是一门实践的学科,通过拍网络大电影,你的梦想还会远吗?
 
      结论:网络大电影是电影追梦人最好的学校,可以在这里学习、实践、成长,并创造奇迹!
 
      四、网络大电影是行业的新鲜血液
 
      无论电视剧,还是电影,在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瓶颈和危机——市场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制作成本的不断提高。
 
      电视剧的拍摄,如果没有六七千万投入,很难请到有点脸熟的演员,从而影响收视。电影更是如此,如果没有明星阵容,没有特效和巨额的宣发费用投入,很难在院线站住脚,更别说赚大钱。人家不给你最好的档期,不给你大比例的排片计划,不给足够的上线时间,那你的投入怎样回收?怎样盈利?
 
      在众多高投入的影片中,演员和主创的片酬费用尤其是巨高成本的主要构成。为什么明星和主创会职员越来越贵?当然是市场规律——供大于求就便宜,供不应求就贵。物以稀为贵,人也一样。
 
      明星贵,是因为明星不够用,明星太少了。最近,大量的明星们都热衷于上真人秀和电视综艺节目,更没有人演电影了。明星不够用,其原因就是造星的机器少了。“造星机器”是什么?是中低成本的电影电视剧!大片不会造星,大片是耗星,是消费明星。
 
      中低成本按道理数量应该高成本影片更多,为什么会少呢?因为中低成本的电影电视剧没有市场。一部投资几百万的电影,电影院一般是不会接收的。为什么?因为总体来说,电影院还是少,而且,电影院的运营成本很高。
 
      电影院必须集结起来加入某个“院线”,才能形成较大的购买力,买到巨额投入的电影来放映。而要加入院线的排片计划,当然要有足够的市场号召力。几百万的投资,回收期望值定在几千万,这样的片子很难在院线运营。这就是市场规律!我们不能责怪电影院,不能责怪院线公司和发行公司。这种情形就像很多小规模生产的食品很难进入大超市一样,是市场的制约。
 
      网络大电影来了,这一切都有所改观。
 
      因为网络大电影在网络上付费点播,靠着巨大的网络受众群,靠着低廉的观看费用,靠着不分档期,没有淡旺季,不分观看时间的优越条件,任何时候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随时观看。
 
      一部投资几万到几十万的低成本电影一样具有市场的凝聚力,照样能够回收成本,形成盈利。这样的良性经济循环,就足以养活一大批低成本电影!而低成本电影培养和锻炼了新的电影人才,使艺术家的养成有了更为广泛的基础,这将源源不断地向电影界输送新鲜血液。
 
      结论:网络大电影蓬勃发展,终将造就人才辈出,未来的天皇巨星也会在这里冉冉升起,从而让电影事业健康发展,生生不息,万古长青。
 
      五、网络大电影是草根和大师的艺术竞技场
 
      有人说,网络大电影由于制作成本低,几乎无门槛,所以制作粗糙,烂片无数,污染了影视环境。其实这样说是片面的和武断的。
 
      既然网络大电影是一种低门槛的文化现象,你大可不必用职业和专业的标准去评判。互联网催生的文化娱乐,让它回归娱乐的本质——大众娱乐,自娱自乐。
 
      如同我们有了卡拉OK,谁都可以拿起话筒,引吭高歌。不论这歌声是美妙的,还是粗糙的,只要他的歌声不扰民,没有谁有权利制止。
 
      又如因网络而诞生的网络文学,只要会在电脑上码字,都可以自称为网络写手或网络作家。全民做文学,有什么坏处?难道因为每一年的网络文学作品总字数比起过去专业作家的写作出版字数高出几千万倍,你就说他们污染了文学的环境吗?我觉得倒可以反过来说,这样的文学大众化和平民化,恰恰显示了一种繁荣。
 
      当然,我并不认为每一篇网络小说都是“合格”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断定,网络大电影,和微电影,甚至和电视电影及大多数号称为院线而拍的电影一样,大多数都是粗糙的、平庸的,这又是艺术创作的规律决定的。就如同人人都唱卡拉OK,人人都可以跳广场舞,但大多数是业余的,我们过去把这个叫做“群众文艺”,自娱自乐。
 
      这样的娱乐形式当然不能用职业和商业艺术作品的标准来评判。但近二三十年,我们可喜地看到中华大地踊跃出的那些天才歌手,正是有赖于这片人人唱歌的土壤。就像巴西人人都踢球,才成为足球之邦一样。
 
      再看看近几年票房大卖的新锐导演,已经明显感觉到他们风尘仆仆,来自民间,来自网络。而且,由于网络上特有的互动性和社交性功能,可以让网络大电影具备艺术创造个性化、风格化成长空间。在网络上,哪怕是文艺片,也能找到知音。
 
      而文艺片放在院线却很难,许多文艺片可以在世界上拿很多奖项,却很难在院线上存活。这样的尴尬局面,将在网络大电影繁荣的前提下,得到彻底的改观。
 
      结论:网络大电影可以让新人和大师同台竞技,真正的艺术是不羁的创造。
 
      六、网络大电影是青年创业基地
 
      电影是一门艺术,电影是一桩事业,电影,更是一个产业,一桩生意,一个营生。做电影,也许是一个作品,是一次创作,一场追梦,也许,可以是一次创业。
 
      我遇到过很多困惑中的年轻人,他们一边辛勤创作,苦于自己的电影事业遥遥不见出头之日,另一方面还得为生计奔波。许多老师也提醒自己的学生:做电影不能以此为生,至少,一开始不行。是的,由于电影的门槛太高,大多数电影追梦人都难以靠电影收入来养活自己,更别说发展壮大。
 
      但是,假如我们能够在一部网络大电影上赚钱,然后投入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假如我们都进入了良性的循环,每每总有经济上和艺术上的斩获,那么,我们何尝不可以用此去说服家人,说服朋友,说服投资者,这正是我们的一次创业呢?
 
      为什么我们可以这样设想?这样想会不会误人子弟?是不是痴人说梦?当然不是!
 
      从经济收益的角度看,电影圈一直有一个理念上的问题。我们往往只关注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而却忽略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利润!票房多少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部片子是盈利了,还是亏损了。一亿票房的电影,如果按照40%的制片方分成,投入4000万元制作,才算保本。
 
      高处这个金额,就是亏损。而反过来,一部投资15万的网络大电影,按照每个有效点击(付费)分账2元钱计算,只需要7.5万次点击就够本了。如果我们每一部电影都超过这个有效点击,我们就是良性运转的。
 
      一个资产亿万的跨国公司,如果不盈利,终会轰然垮掉;而一个小的制作团队,只要坚持盈利,就会存活,甚至就会发展壮大,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结论:不用抱怨剧本卖不出去,或者没有人看到我们的才华。坚定拍自己的网络大电影,成为创造就业的人!
 
      七、网络大电影是院线电影孵化器和最佳营销
 
      如今的院线电影,营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无论你花多少钱来拍摄一部电影,你都得再花上一笔巨资(没有1000万元人民币很难)去做宣发费用。而即便是巨额宣发费投入了,我们依然很难预料未来影片的票房收入。除了影片本身的质量因素之外,我们还难以保证宣发费用投放的准确性,投放计划和策略本身是否周到和圆满。所以,拍电影常常就像一场豪赌。
 
      我曾经给一些制片公司提出过一个“5+1”电影计划,试图在电影营销上做一些改进。具体说就是:5部网络大电影,加上1部院线电影。
 
      假如某一部电影的宣发预算是1000万人民币,拿出其中的500万来,提前拍摄5部网络大电影。这5部网络电影和未来院线的那部电影保持塑造同一个IP。这个IP要么是故事中固定的主要人物,要么是故事的相同主题、题材或风格。
 
      记得从前日本的著名导演三田洋次曾经拍过一个系列电影,题目是《寅次郎的故事》(也翻译成《男人男当》)。这个系列电影历时26年,一共拍摄了48部。借用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先拍5部低成本的《寅次郎》,最后一部大制作,搬上银幕。
 
      在这5部里,我们就孵化了IP,培养了新人,磨合了团队。最重要的是,我们调查了市场,调整了战略,形成了粉丝群。到第6部院线电影进入院线是,就带着粉丝一起进去。5部电影,如果一个月更新一部,这个计划基本上也可以在一年之内完成。
 
      这5部网络大电影虽然同样花掉500万元,却会造就比在院线电影上映时花掉同样的钱做宣发所能创造的更大的关注价值。何况,这5部网络大电影的投资不是白白花出去的,影片本身就可以赚钱盈利。
 
      事实上,类似的实践已经在网络剧上实验成功了,《屌丝男士》造就了大鹏的《煎饼侠》,《万万没想到》的高票房也是这样做到的。
 
      结论:网络大电影是院线电影的最佳IP孵化器和营销手段。
 
      八、网络大电影有巨大的商业发展空间
 
      对于网络大电影的商业模式,有不少悲观的看法。主要的观点是两点:
 
      一是网络大电影制片方的分利来源于视频网站(如爱奇艺)的补贴,一旦补贴终止,就失去生存空间;
 
      二是随着网络大电影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站会提高收片的门槛甚至关上门,不再接收网络大电影,从而导致这种经济模型的夭折。
 
      我对此却持相反的看法,理由如下:
 
      A.视频网站对网络大电影的补贴可能会变,甚至有可能政策调整到不再补贴,但他们不会拒绝网络大电影这种视频形式和商业模式。因为网络大电影是视频网站最廉价,性价比最高的视频形式,不用买,只分账。而且,出来占一点点储存空间,不用花费更大的成本来维护。相反,一旦在众多平庸的作品中冒出几个优秀的,就大赚特赚了;
 
      B.视频网站没有必要提高门槛,因为门槛只能挡住广大爱好者和投资者,甚至包括专业制片公司的热情和创造性,而不能降低网站的成本和规避风险。相反,门槛的降低只会加强竞争性,避免权力寻租,避免电影创作的贵族化和象牙塔化,这正好为伟大的电影作品生产和生长培养了肥沃的土壤;
 
      C.因为网络大电影和其他的视频形式一样,其实质属于“眼球经济”,只要能够创作出更加吸引眼球的作品,就能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所以,创造良好的自由创作环境,让更多有质量(无论低成本还是高成本)的作品有成长的机会,才是视频网站倡导网络大电影这种新视频形式的初衷,也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视频的高效传播。
 
      换句话说,即便不依赖于付费点播,只要提供自由的竞争,就能出现优秀的网络大电影。事实上,无论是网络上还是院线,成本的高低并不必然决定影片的质量和票房。
 
      D.即便是付费点播,经济前景也很乐观。未来,随着家庭影院设备的更加智能化,性价比更高,加上其他视频终端的发展和拓展,未来可能会形成专门的“网络院线”,更加低廉的价格和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补充电影院经济模型的不足,填补市场空白。
 
      事实上,即便中国电影2016年突破500亿票房,以平均每张电影票50元计算,每年走进电影院的也只有10亿人次,每周进入电影院的人只有1900万人次,这对于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视频网站动辄几个亿的市场,算什么算什么算什么?
 
      E.除了付费点播,新的经济模型还会形成。现在已经出现了边看边买模式的“电商模式”,有一家公司已经将软件和商品植入供应平台搭建好,就剩下我们的影视制片方进行有效对接了。
 
      具体操作也很简单:制片方将电影的声音拷贝一份交给电商合作平台,他们将音轨信息植入到他们的系统里,当观众观看电影时,觉得电影里某演员身上穿的衣服,手上提的坤包,脖子上戴的项链,耳朵上打的耳钉很漂亮,想买了,就拿起手机对着播放终端(可以是电视机、电脑、iPad、手机等)摇一摇,手机屏幕立即进入电商的交易界面,在上面立即可以下单购买,形成交易。简单而便捷。(关于边看边买的“电商模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和我联系,我无偿提供相关信息)同时,有更多的公司和团队继续挖掘开发网络大电影的经济运行新模式,相信不久的将来,拍摄网络大电影,一定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生意,帮助大家一起发展。
 
      有朋友问:电商边看边买模式,能有多大的经济效益?这个当然跟你的电影本身的号召力密不可分。举个例子吧,据阿里巴巴的大数据,和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相关的交易(“女主同款”“男主同款”等)的数额达到30多个亿人民币!!!
 
      结论:网络大电影前景无限,钱途无量。所以,我们要将网络大电影进行到底!
 
      来源:编剧帮  作者:陈秋平  (如有侵权即删)  

合作方动态

关闭
星光中文网隶属于北京华夏星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将原创作品输送到影视工业的文学网站,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建立作者和影视工业的对话环境。其运营团队是一支由拥有在中国电影、电视界从业30年,成功运作过多个大型原创网站和门户网络原创频道的运营团队,在影业界和原创文学界具有广泛、深厚的人脉和号召力,能够专业的判别原创作 者和作品的市场价值,更有组织影视改编、生产、宣传、推广的机制和能力;组织创作、生产、宣传、推广的丰富经验。
    客服QQ:1055000316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