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编剧] 短时间怎样表现出特别煽情的剧情

2015-05-21 15:54:58

来源:知乎

[摘要]彭浩翔以前教过学生一个手法:埋下一个伏点,不让观众发现,包装成一个笑点——这个原理可以反过来用在煽情上:埋下一个伏点,不让观众发现,包装成一个泪点。

       短时间内的煽情,需要靠编剧长时间的埋暗线来造就。这种煽情方法相较直接煽情显得更自然一点,也没有突然反转来的狗血感,因为直接反转的话,观众会很容易发现编剧的意图而导致出戏。那么煽情效果就大打折扣。一大堆逻辑问题会让观众潜意识里的理性情绪被激活,对剧情产生戒备心理,然后就理所当然的出戏了。

       所以很多令人映像深刻的感人电影里都没用过直接煽情或反转的手法,而是用更细致,更耐心的长时间铺垫法。因为这种方法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反逻辑的情况,结果观众会一直沉浸在感性情绪中不能自拨。

       直接反转这种手法用在恐怖片和搞笑片里面更适合,不符合逻辑也没事,本来搞笑和恐怖效果就是通过反差来创造的,观众被吓一下,乐一下就过去了,不会想太多。(如果一部搞笑片或恐怖片能做到前后逻辑滴水不漏,那就是高水平的,因为能做到的编剧非常之少,制造反差还能不违反逻辑,这真的不是常人能搞定的)

       回想很多经典煽情桥段,大都会出现一个情境:主人公在电影结尾时会再次接触到电影前半段出现的一个物品。就在这一瞬间,观众会被感动。因为这个物品正好代表了主角的一段特殊经历。而观众在电影前半段也一般都不太会留意到这个物品。但恰恰这个物品就是编剧埋藏很深的一个伏笔。

       剧本创作有一个很著名的概念叫“人物弧光”,就是说主角应该在剧情中发生变化,比如性格、外貌等等,绝不能出现一个主角开场是什么样,电影结束时候还是什么样的情况。如果一个编剧按照这个原则进行创作,那么怎么更好的表现出主人公的不同?

       方法之一,就是找一个不变的物品来和改变了的主角做对比。就像普通人搬家的时候,总会找到一个有他们过去痕迹的旧书啊,旧玩具,老笔记本之类的杂物,总会有人不舍得把这些东西扔掉?为什么?因为这里面都是回忆,一个可以证明过去一个和现在完全不同的自己存在过。或是证明现在不存在的人或事在过去存在过的证物。

       当然也不一定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也许一个事情,一句话,一首歌也可以。长时间也不一定是指100分钟的电影,10分钟,甚至1分钟的短片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反正套路都是一样的。

       《情书》结尾10多年前的图书馆卡片,这个卡片编剧埋的很深,第一次看的时候大部分观众都会注意不到,所以结局图书卡反过来后的画面,让很多观众一下子震住了。

       《泰坦尼克号》里最后rose床头的老照片。导演并没有给这些照片多少镜头,可细心的观众发现,这些照片里的很多事情都是jack在船上说给rose听的,他对未来生活的约定。比如jack在船上对rose说过:ridehorse like a man!rose后来就去学了骑马。jack让rose答应他,要活到100岁,她做到了。让rose结婚并生很多孩子,她也做到了。让rose一定要老死在床上也不要死在海里,根据结尾的剧情,rose最终也做到了。

       《致青春》结尾主角两人又回到了海洋馆,回忆中揭示了陈孝正过去和海洋馆驯兽师的一段对话,原来陈孝正说他要向郑微求婚,可是他没有钻戒,能不能让郑微摸一下海豚,画面这个时候转到当时郑微和海豚开心嬉戏。而现实是他们两人已经分开了。

       这个处理水平极高,一看编剧,果不其然是国内最优秀的编剧之一李樯。也许《致青春》并不是拍的太好,但是编剧改编一个二流言情小说能改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容易。另外李樯对《孔雀》的结尾处理也惊为天人,大家也可以去看看。

       当然这只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也是最原始的方法。能看出编剧的基本功(不过我惊讶的发现,国产电视剧,电影里能运用好这种技巧的编剧少的可怜)。还有很多套路,我看情况再讲吧……
 

合作方动态

关闭
星光中文网隶属于北京华夏星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将原创作品输送到影视工业的文学网站,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建立作者和影视工业的对话环境。其运营团队是一支由拥有在中国电影、电视界从业30年,成功运作过多个大型原创网站和门户网络原创频道的运营团队,在影业界和原创文学界具有广泛、深厚的人脉和号召力,能够专业的判别原创作 者和作品的市场价值,更有组织影视改编、生产、宣传、推广的机制和能力;组织创作、生产、宣传、推广的丰富经验。
    客服QQ:1055000316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