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0 14:47:47
来源:编剧帮[摘要]昨天一则阿里影业整合娱乐宝、淘宝电影的新闻引起电影行业内极大的关注,对此消息感到深度关切的不仅是电影的制作方和投资方,作为电影产业的下游——众多影院才最为紧张,难道以后真的要为BAT打工?还是有其他方法可以坚守阵地?之前我们正好专访过指点无限的创始人李凯先生,他们研发的的CIAS系统不知能否为影院坚守住阵地,影院迅速提高其信息化管理水平可否度过此次关口。
指点无限是一家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商业模式来服务整个电影产业,为电影院提供服务的技术公司。在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凯看来,它的地位相当于电影行业的华为,旨在帮助影院实现信息化的改版。目前,指点无限推出的技术新产品CIAS(影院智能电商管理系统),已经在国内1000多家电影院投入使用,为影院降低运营成本、加强精细化的价格管理体系起到强有保障的技术支持。它是国内目前为止唯一一款软件、硬件和运维一体化影院管理解决方案。
9块9低价票,摧残行业的弱性竞争
影院这个环节是电影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终端。指点无限这样的公司的存在,就是促成这个环节的细腻化改造,最终实现电影院无人值守。
李凯:具体以淡季为例,潜在的观影用户此时更多的是考虑票价。这个时候上座率没有那么高,也就是我可以根据影院的上座率和节期动态来调整它的价格。通过这种方式,一个是票价,一个是观影的人数,这两个相乘其实等于票房。这两个变量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可以让收益最大化。
这就涉及到目前影院比较通用的一种低价票,“简单粗暴”的9块9,19块9。这种低价票其实对市场并没有好处,比如说,有些电影你本来就想去看,掏80块你也愿意去看,但是等到人家去做9块9了,大的电商网站售价3块8,3块7,面对超低售价,那你愿意用原价购买吗?你看国外六大电影公司我们接触的,人家从来不做低价票。我为什么要做低价票呢,我这片子的IP质量这么好,我不是把这片子卖贱了吗?
第一制片人:中国的现象就是,片子越好它就越低价,比较乱了。
李凯:对,这个市场,不管发行制片放映,大家对于这个事情我觉得有点六神无主了。别人做我也去做,别人不做我也不做了。你比如说影院,影院和第三方合作,我不合作,没有票房。我合作吧,我就是六神无主这种情况。那片方,我不去做贴补,别人家都做了,会不会因为价格原因不来了。做吧,其实也是在变相损失票房。买9块9的人可能本来能掏三四十,这不就少了二三十块钱的票房吗,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市场可以更规范化。
况且,中国的营销方现在也没想出更好的解决方式吸引眼球,就只能先用低价的方式来做噱头。这个是弱性竞争,实话实说。如果发行制片放映圈内人不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任由它去发展操作的话,它可以一直竞争下去,但是对行业是个摧残。
形成价格体系,扩大增量市场
价格体系化的经济管理其实是影院的核心竞争力,片面追求噱头的低价票,会养成观影人群的不良习惯,指点无限研发的影院终端将通过线上手段做促销,希望能通过此更合理有的调控票价,而不是使客户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本来这个客户在你这花三四十看电影的,都变成9块9了,这样对整个行业会是极大的伤害。
李凯:你像我们现在看到的低价电影票吧,他对这个市场带来的价值我觉得是有的,他会增加很多传统观影人群的观影频次。那这个观影频次又通过价格的方式去刺激,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他也损害了片方或是影院的一些利益。那怎么把我们的存量市场用户和增量市场用户轻轻地界定开,让增量市场客户变成他永久的客户。增量市场用户我们可以通过低价的方式吸引到影院,给影院带来新增客户源,实际上我觉得这是影院应该考虑的。
具体来说,可能我是个从来不看电影的人,但你告诉我票价是9块9,可能我去尝试一把,这样的市场就变成增量市场,这是粗放的,大众市场。在电商买电影票的人群是固有的人群,他们的人群本来消费就旺,看电影的频次比较高,也是主要的观影人群,而非主流的观影人群不是他们的用户。9块9放出去的入口本身就是影院的过路人群,影院应该把价格覆盖给那些潜在的新增人群,但现在弄反了。
第一制片人:具体怎么实现这一点?
李凯:针对影片的上座率来进行调整。其实是帮助影院增加它的会员,对它的会员进行选择和营销。举个列子,比如说我们排个片子,我们这一场有100个座位,两个小时以后就开场了。这个跟机票销售有点像,像那种last minute,越到临起飞日期,可能越有便宜的票。你也很好理解,它的变动成本很高,固定成本很低。只要一开场,增加一个客户或是少来一个客户是增加不了多少成本的。但影院可以根据电影开场的两个小时内做营销工作,通过线上手段进行营销工作,那就可以把用户导入进去。我们从数据来看,用户线上购票的时间,分一个节点,映前一天购票,当天购票,前两小时购票,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相应的促销方式可以吸引来一些人群,给影院带来增量。诸如此类的购票策略,在之前的技术水准和销售环境下,是很难实现的,但是对于拥有自主电商管理平台的影院和影院管理机构来讲,执行起来就相当简单了。
构建影院的电商入口
毋庸置疑,互联网带给影院巨大的冲击,在这个冲击的过程之中,影院把很多交易转嫁给第三方,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来发展交易。久而久之,影院对第三方形成了依赖。但假如影院具备了自己获取用户线上流量入口的能力,那它就可以把所有的营销包括会员的活动,搬到线上。
李凯:目前影院自己没有它的入口。比如,我们把它还原成电商进入这个行业之前,包括团购进入这个行业之前,电影院更多的是通过它自己的线下渠道来发展他的会员,但相对中国电影院的会员比15%,北美地区,像美国,它的票房八成是来自会员,就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而中国,很多就直接到线下去买电影票了,或者说各种各样的渠道来买电影票。
这是我们要帮影院做的第一件事——帮影院构建自有电商,这里边包括营销体系、各种电商获取流量入口,和各种跨界合作。此前,影院的活动是散播不出去的。这样,会员就能得到很好的服务,影院也有更多的自主权。
第二,就是通过规范第三方市场来帮助影院更加有序合理地管理。
第三,就是精细化运营,通过精细化运营的方式,帮助影院增加他的潜在票房收益。对于影院来说,硬件设施大家都差不多,除非一家有IMAX,一家没有。这部片子上了 ,我要看IMAX,就要去那家店。除了这些硬件差异之外,其他都基本差不多。因为大部分影院都是新开业的,片子也都一样,最后拼的就是服务和精细化运营。这应该是核心性的,所以我们在帮助他们拓展他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这些东西,来发展一些自己的用户。
只做电影行业的技术公司
中国电影行业,尤其是终端行业特别缺乏人才。大部分的人才都来自其他的相关行业,比如来自旅游服务业等等,甚至说餐饮。由于发展太快,没有一个标准化体系,大部分都是这种手把手的培训方式,这并解决不了这个行业的人才补给问题。李凯称,目前指点无限是市场上唯一一家,能同时为电影院提供软件、硬件服务的技术公司。
李凯:我们只关注电影行业,对各方诉求很了解。我们投入使用的硬件(终端机)最稳定,还可以远程监控。这些终端机针对性考虑了影院的性能,诸如打印机的耗材,屏幕长达10小时保持常亮触碰等等等等,根据影院的诉求一步一步做出来。目前这些机器能完成购票、取票,除了现金以外,微信、银行卡、支付宝等你能想到的支付方式都支持。这样减少了观众排队的困扰,能给影院带来很多潜在用户。我们的系统一直在进行快速优化迭代,现在已非常稳定,没有宕机现象。去年《变形金刚4》上映的时候,还有今年大年初一初二,影院客流量非常大,我们的机器就连出错票、出重票都没有出现过,并且还可以在票纸快用完的时候进行远程提醒。CIAS可以帮助影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并且可以提供7*24小时不间断运维支撑,利用先进的NoC远程监控系统以及全国500多人的地网运维团队做足维护工作,为影院保驾护航。做服务做技术,我们一直秉承着专注和负责的态度。长时间专注于电影终端平台的智能化管理探索,让指点无限在今天这个电商时代,能够向电影院提供更多前瞻性更强的支撑和服务,指点无限也完全有信心和影院一道来防御更多来自外部的破坏性试验。
第一制片人:您认为什么样的公司应该算电影互联网公司?
李凯:首先界定电影公司,是全产业链覆盖还是其中一个环节,如果是一个环节,那它的这个环节运作的模式是互联网模式,或者若是前者,它产业链运作的每个节点的运作模式也是一个互联网模式,真正用互联网的基因在做事,那才是真正意义的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一个噱头。比如你说我是一个数字电影院线,或者你说我是互联网化的电影院线,至少信息化管理,再比如宣传发行,传统宣传公司是拼创意的,基于互联网基因的宣传公司,这个创意是需要得到论证的,你的营销体系是否是基于互联网的漏斗模型来去做的。制作也是,判断标准是,你的剧本、角色选择是否借助互联网基因了。
第一制片人:电影院会消亡的声音已经响了很久了。您怎么看?
李凯:我不认为电影院会消亡,中国电影院的建设还很落后,其实影院是社交场所,还可以增加很多附加值,我去了影院之后是不是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我看到一些国外的影院放映环节做得非常个性化,比如有的影院会在影厅搁一艘艘小船,每条小船再配沙发或躺椅,算是情侣座。还有的影院提供有特色的简餐等等,已经不单单只是满足观影需求。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