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编剧] 影评人与观众的观影点有何不同

2015-03-20 11:14:23

来源:好奇心日报

[摘要]尽管这两个群体所包含的对象非常不确定,但我相信口味差异是存在的。双方最明显的一个差异,是影评人对待一部电影通常更加严厉,即使是面对所有人都喜欢的电影,影评人也不太容易激动。

       这可以用 IMDb 和 Metacritic 这两个网站上的评分数据来说明,前者是普通网友为电影打分的地方,后者统计美国各大媒体上的影评人评价,绝大部分影片的影评人评分都低于观众评分。除此之外,影评人和观众的口味差异还体现在影片类型、投资成本、出品年代这几个方面。

       有几种类型明显是观众非常偏爱的,但却得不到影评人的喜欢。关于这个问题,英国研究者史蒂芬·佛罗斯做过一个统计,他发现普通观众和影评人在浪漫喜剧、恐怖片、惊悚片这几种类型上的评价差异最大,也就是说,影评人非常容易对以上类型给出差评。这种现象的出现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因为这几种类型恰好是「优质电影」的反面,制作水准经常在平均以下,依靠简单直接的感官刺激来吸引观众。反过来,在黑色喜剧、剧情片上,影评人和观众的评价就更为接近,因为这些类型一般更加成熟老练,更符合影评人的口味。

       如果以影片投资成本来衡量。影评人和观众在一点上或许可以达成一致——6000万美元左右的中等投资影片通常是最糟的。然后随着成本的升高,普通观众喜欢程度的上升要超过影评人喜欢程度的上升,原因无它——普通观众更爱大片。但并不是投资越高人们越喜欢,事实上当成本超过一定限度(大约是 2 亿美元)后,影评人和观众的喜欢程度都会突然下降,这是因为,如果一部影片投资达到这个级别,其实是暗示它的制作已经失控,那么质量不佳是可以预期的。反过来,若成本越来越低,在几百万投资的小成本影片里面,影评人的喜欢程度可能会超过观众,因为许多质量不错的独立电影或艺术电影往往集中在这一端。

       比起普通观众,影评人更爱看老电影,这明白无误地体现在各种排行榜上。例如前两年迷影网举办的华语影评人影史十大电影评选,《公民凯恩》《教父》《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2001 太空漫游》《东京物语》《八部半》《迷魂记》《七武士》《大都会》《小城之春》入围,其中年代最近的是 1991 年出品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其余的分布在从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范围内。

       若是对比网友评选的豆瓣排行榜前十,它们是《肖申克的救赎》《这个杀手不太冷》《阿甘正传》《霸王别姬》《美丽人生》《海上钢琴师》《辛德勒的名单》《千与千寻》《机器人总动员》《三傻大闹宝莱坞》,就会发现前七名聚集在 1993-1998 年,后三名是较晚进的新片,并无一部九十年代之前的影片。

       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是影评人十分强调影史参照系,而在普通观众心目中,最美好的永远是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比自己稍微早一点的那个时代,那是怀旧的上限,而更早的历史基本是等于不存在的。

       鉴于影评人和普通观众口味存在的差异在某些领域几乎已不可调和,我一向怀疑在影评人的几大职能中,引导观影消费到底能占多大比重。网络时代的大众评分,作为消费指南实在比影评人靠谱得多。因此,影评人真的应该考虑转换自身的定位了。

 

合作方动态

关闭
星光中文网隶属于北京华夏星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将原创作品输送到影视工业的文学网站,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建立作者和影视工业的对话环境。其运营团队是一支由拥有在中国电影、电视界从业30年,成功运作过多个大型原创网站和门户网络原创频道的运营团队,在影业界和原创文学界具有广泛、深厚的人脉和号召力,能够专业的判别原创作 者和作品的市场价值,更有组织影视改编、生产、宣传、推广的机制和能力;组织创作、生产、宣传、推广的丰富经验。
    客服QQ:1055000316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