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0 10:55:44
来源:编剧公汇[摘要]“编剧权益”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现在,就来试图还原编剧群体的真实生存现状以及这个行业的潜在乱象。
调查一:薪酬现状
1.成名前后天差地别。90年代之前,内地编剧群体普遍处于自由创作状态,作品皆是有感而发,被投资方看中的剧本即可投拍。90年代以后这种流程不复存在,基本是“命题作文”,投资方根据市场选择一个热门主题,然后找到成手编剧撰写剧本。
编剧入行之初通常先做“枪手”,成名之后可以作为独立编剧或成立工作室。所谓“枪手”是指帮助“大腕”编剧丰富剧本架构,添加细枝末节,稿酬为一集5000元左右,或一部戏共得到1-2万元,成名编剧则最高可以达到20甚至30万元一集。偏低的薪酬以及长期青黄不接的困境使得大部分“枪手”中途改行,仅有少部分人最终熬成独立编剧或成立私人工作室。
2.枪手没有署名权不熬5-10年难成名。内地编剧圈看重的是“名气”,一旦知名度上升就会有投资方找上门来,应接不暇的大腕自己忙不过来也可以承接下来再“包”给其他编剧,“二包”编剧再分给下面的枪手,最后谁有名气就署谁的名,枪手没有署名权,就是卖艺卖身。从枪手到编剧,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渡时期。通常,电影学院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中10个有9人不做这一行,入行之初特别艰苦,不熬5-10年是干不了编剧的。国内某知名家庭剧编剧,入行之初连台式电脑都买不起,每集电视剧薪酬仅有5000元,其中还要返给经手人一部分,而成名之后薪酬一跃变为20-30万元一集,档期已经排到3年之后,而这些全是由名气所带来的。
调查二:编剧群体三大困境
薪酬被拖欠、剧本遭盗用、维权之路艰难。据调查,内地编剧薪酬通常分三次支付,首先编剧需要根据投资方的“命题”写出故事大纲,获得认可即可签约,同时获取10%-30%定金,第二笔在交一稿剧本时获取30%,尾款在开机后3-7天之内结清。名气大的编剧甚至在提纲出来之前就能拿到钱,而非知名编剧再提纲出来之前或提纲不被认可是拿不到钱的。
早期,编剧薪酬由相关部门统一支付,有着严格的规范和制度,编剧需先将剧本报给相关部门,30个工作日之内收到答复,如果开拍,即支付编剧稿酬,之后再分配给导演。后来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各种投机取巧、钻空子的现象越来越多,拖欠编剧稿酬的现象愈演愈烈。
然而 ,对于种种薪酬被克扣拖欠、剧本被冒用等现象,大部分编剧选择沉默,一方面是因为维权艰难,打官司只能依靠《著作法》,而《著作法》又写得很模糊,另一方面则是想保住“饭碗”,对于私交比较好的合作方不能撕破脸闹上法庭。
其实,每部剧本创作之前都有合同,但是基本都在支付定金之后进行不下去,有的被拖欠金额累计起来足有上百万。有编剧就曾说:“除非你是非常有名望的编剧,否则只能有口难言。”
调查三:行业乱象
评奖潜规则。随着电影电视剧的蓬勃发展,编剧这一群体逐渐受到公众重视,近年来有部分颁奖礼陆续出现编剧类奖项。然而,这种奖项幕后也着实存在着不为人知的黑幕和潜规则。目前,所有类似的奖项评选,都是需要花钱打点的,除非你是非常叫彩的作品,否则即使是国家类的大奖,也存在这种“潜规则”。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