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编剧] 清纯女生到推倒男神偶像剧的革命

2015-02-09 14:34:11

来源:影视独舌

[摘要]偶像剧是重要的电视剧类型,在世界范围内如此,在华人世界同样如此。2015开年,几家一线卫视,不约而同地打出偶像剧的牌,除了在假期一贯采用偶像策略的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也连播两部偶像剧《何以笙箫默》、《千金女贼》,加上前后的《武媚娘传奇》、《新京华烟云》,偶像剧批量回归大众视线。

       (1)  偶像剧1.0 俊男靓女探路

       影视作品天然要以俊男靓女为主角,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么说来,绝大多数影视作品其实都带有一定的偶像元素。

       在我的印象里,内地第一次大规模引发偶像效应的电视剧是1993年的《过把瘾》,它符合偶像剧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以青年男女的情感生活为表现内容,二是个性鲜明的角色将魅力带给了戏外的明星,为他们吸附了大量的支持者。王朔的原作,李晓明的剧本,当然会有很强的文学性,但方言和杜梅的相爱之旅也很虐心,尤其是最后的绝症“肌无力”,简直与韩剧异曲同工。王志文那副外冷内热、不温存也不俊俏的样子,男观众觉得爽利,女观众觉得帅气,要是搁到现在,不封个“直男癌”才怪。而江珊的小家碧玉和眉飞色舞也深得男观众的喜爱。电视剧播火之后,他们成为内地荧屏上最有CP感的恋人。有意思的是,他们用并不专业的声线翻唱了《糊涂的爱》,也成为年度流行曲,传唱之广不亚于原唱刘欢。

       赵宝刚从此开始造星之旅。1995年的《东边日出西边雨》也可以视为偶像剧,其用光配色,美术服装,选景定妆,都够到了当时所能达到的精美高线,问题是故事略显空洞苍白,没能打响。1996年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和1999年的《永不瞑目》也有明显的偶像色彩,虽然其警匪元素更浓,但毕竟推出了徐静蕾和陆毅两个优质偶像。

        但真正全方位按照偶像剧的生产规律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的是张一白导演的《将爱情进行到底》。这部校园爱情片选对了演员,李亚鹏、徐静蕾、王学兵、王渝文的朝气和青涩,看上去就像原装的大学生。而剧中的爱情戏份,也真正叩到了年轻观众心灵的软处。不管是恋情初生时的心如鹿撞,还是恋情接驳后的心花怒放,抑或误会横生时的悲伤欲绝,都是大学生中间的原生态。这部剧成功确立了内地时装偶像剧的行业标准,张一白那时候就显示了他作为“产品经理”的把控观众、依需定制的才华。

       在新世纪到来的前后,内地还出现了《真情告白》《白领公寓》等时装偶像剧,以及《像雾像雨又像风》《金粉世家》等民国偶像剧。

       这一时期的作品,构成了偶像剧的“青涩时代”。中国影视剧都是从革命叙事中逐渐脱胎和演变而来的,原本没有明确的偶像概念,有也是红色偶像。从1993年到2003年这十年,内地开始出现了专为年轻观众造梦的偶像剧,从情感表达到技术呈现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原创的成分较大。当然也有意识地借鉴国外偶像剧的成功模式,再嫁接以中国特色。因为是草创时期,这些作品都有稚拙处,以及土法上马的痕迹,但这些不成熟和不完美的另一面是创意开放,生机无限。

       2002年.台湾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传到内地,引起追看狂潮。一时间,满街尽说F4,人人都爱杉菜。紧接着,2003年就出现了《流星花园》的“内地版”——《红苹果乐园》,同样是“王子爱灰姑娘”的故事。2006年,几乎是原班人马又推出了《星梦缘》。直到2009年的《一起来看流星雨》,都能看出来带着《流星花园》的某种遗迹。

       并非只有台湾偶像剧被模仿,2002年的《对门对面》几乎是拷贝韩剧《冬日恋歌》,从剧情到场景、对白,都有较高的重合度。2005年推出的《好想好想谈恋爱》,从来不否认是对美剧《欲望都市》的模仿。这些作品呈现出来的样貌,正好表征了新世纪初年偶像剧的一个重要特色:那就是以借鉴和翻拍为主,说好听点儿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剧全面接轨,说不好听点儿就是模仿、山寨,甚至是抄袭、克隆的现象比较严重。

       这一时期,内地的时装偶像剧给人的印象不佳。很多观众不明白,我们的明星颜值不低,投资人实力不弱,也有一腔励志的热忱,为什么在国外养眼又暖心的偶像剧到了咱们这里就好比是“土星”来的,创意上模仿,表演上幼稚,制作上粗糙,整体上敷衍了事?就连植入广告,也缺乏剧情的设计和巧妙的融合,一律直来直去,暴发户嘴脸。

       幸好,古装偶像剧这一支不弱。前有成熟的武侠剧打底,后有风靡的网络小说为援,古偶剧在武侠和魔幻之间穿梭自如,充分表达。因为是在虚拟的古代时空,观众不需要将之和如火如荼的现实挂钩,尽可以放胆移情和带入,这反倒形成了最远的时代最贴心,最美的男女着古装的特殊现象。

       直到今天,古偶依然强势,清穿剧有《步步惊心》,魔幻剧有《古剑奇谭》,唐人、欢瑞、慈文、于正工作室各有绝活儿,甚至正剧大本营山东影视剧制作中心也以《琅琊榜》加入了古偶阵营。卫视古偶不超年度播出集数15%是硬政策,但随着出新人和推手游等后续效应的扩大,古偶剧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甚至成了有钱者的游戏。

       (2)  偶像剧2.0 产品经理上路

        新世纪的前十年,中国全面进入消费型社会,电视剧由“得大妈者得天下”向“得女生者得天下”过渡,而偶像剧正是这种巨变的前沿阵地。

       回头看,第一代偶像剧确立了颜值为王的核心价值,但因技术手段的幼稚和经验的匮乏只能被称为“青涩偶像”。第二代偶像剧是一个全面模仿、学习,各种偶像元素缤纷的阶段,古偶剧率先杀出一条血路,民国剧和时装剧也在试错中找到方向,“产品经理”们渐成主流。

       产品经理的上位,对应的是粉丝力量的壮大。粉丝早年间叫追星族,局部有过狂热和火爆的表现,但总体上被视为小众另类人群。2005年的《超级女声》,是粉丝们由边缘进入舞台中心的转折性事件,一是有了标签式群属划分,“玉米”“盒饭”“笔迷”各有名号,二是将原本散落四方、互不通联的粉丝热情连成一体,成为无人可以忽视的显在力量。

       偶像剧就此有了更为肥沃的土壤。成功的偶像剧一定会催生大量铁杆粉丝,而粉丝数量庞大的偶像明星的加盟,是偶像剧成功的保证之一。粉丝的基本建制是以人分部落,死忠粉丝对偶像的态度是:成也爱你,败也爱你。偶像在片中的细微表情和生活中的动态行踪,都是粉丝们深深关切和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有的粉丝群落以作品分,《士兵突击》不但造就了演员的“士兵帮”,也造就了对作品倒背如流的“士兵粉”。中老年观众顶多就是贡献收视率,而偶像剧的粉丝是全方位的买单者,他们会在网上推动偶像人气高烧不退,也会慷慨解囊去买艺人代言的产品和围绕片子开发的后产品。他(她)们重视情感体验,花俩钱不在话下,只要力所能及。

       有需求就有供给,有狂热粉丝,就有“产品经理”。大约从七八年前开始,偶像剧走上了一条迎合、拼凑、快餐化的道路。从演员、导演、制作组的盘子到桥段的嫁接,画面的设计,用光的技巧,都被产品经理们摸索出来一套“规律”,以求观众体验的舒适化和投资回报的最大化。很多偶像剧播出时收视率很高,回头看空洞无物。创作中出现了“故事上拼凑为王,视觉上色彩为王”的倾向,于正就说过:“我的艺术是色彩学”。于正剧的色彩浓烈饱满,能在第一时间抓住眼球,但偶像剧在欧美日韩是成熟的类型剧,有着丰富的形态和流派,不少“产品经理”因于正的商业成功而对其亦步亦趋,而不去开掘偶像剧无限广阔的天地,只能说是一种悲哀了。

       (3)  偶像剧3.0 叩门大片时代

        随着台湾偶像剧团队的渗透,以及内地经济实力的上升,电视剧制作公司对一部剧的单次投入,已经逐步接近日韩这两个偶像剧大国的水平,时装和民国偶像剧在近两年有了起色。

       网络爱情小说成为热门IP,由此延伸出来的电视剧风头正盛,2014年的《杉杉来了》被认为是内地时装偶像剧的上路之作。而民国偶像剧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越来越重视剧情的密实度,越来越讲究制作的国际范儿。从剧情上说,身处当代就向网络小说借桥,极尽霸道总裁之能事,身处民国就绝不放弃大开大合的机会,起承转合都在上高速列车上运行。日常生活中的逻辑越发不重要,这一代偶像剧已成为“传奇偶像”。

       以眼下正在江苏卫视播出的《千金女贼》为例,其快节奏叙事,大信息量表达,多反转呈现剧情的特点表露无遗。电视剧的前三集往往是踩着风火轮的,矛盾极端尖锐,叙事健步如飞,悬念一环套一环,可是在自以为抓住观众之后,从第四集开始就纷纷减速,一慢二看三通过了,不过脑子的回合出现了,在垃圾时间内摩擦,摩擦。而《千金女贼》不是这样:身份互换这件事,如果编导不想那么快揭底,可以一直用“骗剧中人不骗观众”的手法,装傻充愣、鸡飞狗跳地干上20集,但这部剧到第六集就揭破了谜底,就像桥牌中的明手一样一览无余。

       一览无余怎么办?《千金女贼》靠故事上抖枪花吸引人。受过“都教授”们洗礼的观众已非吴下阿蒙,如果说影视剧是造梦的工业,那么这批更年轻的观众,他(她)们需要更密实的剧情,更意外的翻转,更剧烈的情感波动。而以《千金女贼》目前卫视收视榜稳坐第三、网络播放赶超《何以笙箫默》和《武媚娘》的成绩看,急行军战术是奏效的。

        从制作来看,由于“都教授”们带动的新一波韩流的兴起,内地偶像剧也开始大量启用韩国团队进行造型、置景。不过在一片韩风当中,《千金女贼》也算是个异类,它超越了高光艳色的偶像剧基本套路,追求一种低调的奢靡。“霸道总裁”白狼住的花园洋房是美式风格的装修,开的豪车自有一种三十年代的古典风流。一查,他们用的是美剧《绯闻女孩》用过的美术,豪车洋房模仿的是“盖茨比”…

       当然,上述概括只是一种大略的描述,偶像剧的发展始终处在多线头、多支流的状态中,任何提炼和总结都可能挂一漏万。电视剧类型也一直处在杂糅融合状态中,就以赵宝刚的创作为例,《永不瞑目》是警匪加偶像,《别了温哥华》和《给我一支烟》就是特殊社会群落加偶像,《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就是话题加偶像。不管怎样,偶像剧这条流动的河会奔腾不息,今天我们说它进入了3.0时代,今后随着新元素的加入,新流派的形成,还会出现4.0,5.0...的时代。

       任何时候,成功的偶像剧脱不开四个元素:颜值,时尚,造梦和励志。总有一天,中国的偶像剧能以自身的独到风采在电视剧列强中占据一席之地。

 

合作方动态

关闭
星光中文网隶属于北京华夏星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将原创作品输送到影视工业的文学网站,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建立作者和影视工业的对话环境。其运营团队是一支由拥有在中国电影、电视界从业30年,成功运作过多个大型原创网站和门户网络原创频道的运营团队,在影业界和原创文学界具有广泛、深厚的人脉和号召力,能够专业的判别原创作 者和作品的市场价值,更有组织影视改编、生产、宣传、推广的机制和能力;组织创作、生产、宣传、推广的丰富经验。
    客服QQ:1055000316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