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编剧] 创作:让你的剧本不再只是撞大运

2015-01-09 12:50:15

来源:《剧本结构设计》

[摘要]注重小节造就完美,而完美绝非小节。——米开朗基罗

       1978年,当《异形》在20世纪福斯公司制作的过程中,我料想,如果能为电影剧作设计某种公式,将会是件很有益处的事。我希望减轻创作的负担,以便能一路坦途地抵达故事的结尾,而不会使之分崩离析、陷入混乱。直到那时,我的剧本是将从头至尾处处奏效,还是将丧失叙述要点、偏离轨道,似乎仅仅是件撞大运的事。只要我灵感迸发,剧本就会奏效。而当灵感缺失——某种程度上永远如此——我便无法确定接下来该写什么,即使我知道自己想到点子上了,即使我知道剧本乏味透顶。一个公式,这便可以保证每次都能实现可靠的叙事,对吗?

       我设想着某种情节和人物的清单,以便从中获取我的故事元素。我对《异形》的制片人之一戈登•卡罗尔(Gordon Carroll)提起这一想法。他说:“唔,好吧,倒是有那么一本书列出了所有可能的情节类型。”

       我的耳朵如猫一般伸向前方:“真的吗?是什么书?”

       “我手边就有。”戈登四处翻找,拿来了一本有着褪色蓝布封面的发霉小册子。书名是《谋篇布局》(Plotto),作者名叫威廉•华莱士•库克(William Wallace Cook),副标题是“情节大全”( The Master Book of All Plots),1928年出版。

       这本书正是我需要的。“能借我看看吗?”

       “尽管拿去吧。”

       “谋篇的方法,”库克开始道,“使谋篇者能够以一个主控情节开始他的故事,并依其排列自己的情景和冲突;或者说,它使他能够以一个情景或冲突开篇,并有意识地在情节的展开中审视特定的主题。”

       没错,接着看。

       “如果选择主要冲突围绕A或B一个人建立,应浏览A组或B组;如果围绕A和B建立,则A组和B组可供参考,A组或B组亦可用于......”

       要知道,这一建议是以极小的字体印刷的。出于健康原因,我不宜细看。

       “冲突,”库克接着道,“分为如下的几大类:”

  不幸中的冲突。
  错误判断中的冲突。
  帮助中的冲突。
  拯救中的冲突。
  理想主义中的冲突。
  责任中的冲突。
  必需中的冲突。
  机会中的冲突。
  个人限制中的冲突。
  模仿中的冲突。
  狡诈中的冲突。
  罪过中的冲突。
  复仇中的冲突。
  秘密中的冲突。
  揭示中的冲突。

 
       我接着往下浏览。正如戈登告诉我的,库克试图总结他听说过的每一种情节。还有一些,例如:

       (50)在独特的动机驱使下,耍起了诡计的手段

       (a)(112)(117)(148)(156)

       贫穷的A,爱上了富有、高贵的B;或贫穷的A爱上了富有的B,便假装成富人(187)(228)(233)(347a-*)

       (b)(171)(734)(1106-*ch B至A)(1146)

       出身低贱的A,爱上了高贵的B;或出身低贱的A,与高贵的B相爱,便假装成上流社会成员(139)(153)(209)(1200)

       三百页纸都是诸如此类字体微小的建议。

       “谋篇布局”,该叫做“烂醉如泥” 才是,我试读之后的感觉就是如此。“戈登,”我说,“这书没用。难道没有某些总体性的规则能每次都运用到写作上吗?某种简单的东西?”

       “唔,”他说,“有种老的规则说,第二幕落幕是最黑暗的时刻。”

       “什么意思?”

       “我就知道这些,第二幕的结尾是主人公最黑暗的时刻。”

       我思量着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什么东西就在那儿,而我却不知道它是什么。

       我决定以这种观念为楔子。如果能搞清楚“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也许我就能弄懂情节建构的某种重要问题。于是,我极力思考我所听说过的关于故事结构的一切,尽管那少得可怜。

       一个广受欢迎的技巧是把故事分成三幕,我在无数场合都听到过它,自己也运用过。我不知道它逻辑上的原因,但从直觉上,三幕似乎能比两幕、四幕或其他幕次获得更令人满意的结果。我在刚开始写的几个剧本里,从未想过分幕。但当我开始照此拆分它们时,故事似乎获得了更多的叙事动力。到我写《异形》前,我已经运用过三幕结构一到两次了,而且效果我也很喜欢。《异形》也是三幕。《异形》第二幕的结尾是“破胸”的场景,这也是故事中最紧张的场景。但是,这就是“最黑暗的时刻”吗?好吧,对人类而言,从那以后,事态当然是变糟了。再后来,终于有了转机。我猜想,那可以算得上“最黑暗的时刻”吧。但我能确信吗?

       无论怎样,我现在已经有了两条规则:(1)三幕;(2)第二幕结尾时“最黑暗的时刻”。还有别的吗?

       哦,有个东西是我从和职业电影人的交谈中逐渐学会的,这就是“冲突”的概念。为了避免你的故事乏味,冲突是必需的。看人们自得其乐是乏味的,在故事里,他们应当总是身处麻烦之中,而这种麻烦通常就被称为“冲突”。

       那么,三幕、最黑暗的时刻、冲突。把它们加起来呢?

       我开始摆弄零部件。

       如果第二幕落幕是“最黑暗的时刻”,那第一幕落幕呢?第三幕落幕亦即全片结尾呢?是什么,如果有的话,把“最黑暗的时刻”和冲突联系起来呢?

       什么是冲突?

       “分析”意味着拆解。如同物理学家把原子劈成夸克,我着手把“冲突”解剖成尽可能小的组成部分。

       首先,我推论道,你必须有人物。然后,你必须有某种东西,让他们为之冲突。这就是说,“冲突”就是两个人为了某种事物、某种问题争斗。他们在何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上意见不同:一个人认为必须这样做,另一个认为应当另求他途。这便是冲突。例如,在《异形》中,“问题”便是如何对待人类。人类认为他们应当求生存求平安;异形却不这么想。(机器人艾什持复杂的中间观点;他不像异形那样与人类势不两立,但最终在众人为之工作的公司的命令下,认为人类是“可以牺牲的”。)这便构成了电影的冲突。

       冲突:两个或两组人物为如何解决“问题”意见不同。

       那么,三幕这档子事儿又该怎么办?冲突该如何纳入其中?也许,三幕只是一种能使你处理更小部件的途径?幕如果这么用,看起来可不够有力啊,如果你有了三幕,总该真的用它们干点儿什么吧。

       好吧,戈登说过“最黑暗的时刻”——不管它是什么——在第二幕结尾时到来。既不在第一幕,也不在第三幕,而是第二幕。既不在幕的开头,也不在幕的中间,而是在幕的结尾。他用了“落幕”这个词,仿佛在现场演出的剧院里,真的幕布落下,让观众为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议论纷纷——某种扣人心弦的效果。

       以冲突的角度看“最黑暗的时刻”,它又指什么呢?我猜你会说,当冲突到达危机的最高点时,你的主人公正在经历“最黑暗的时刻”。于是,我便把“最黑暗的时刻”的说法置换为“冲突最激烈的时刻”。

       现在,我反向推论:那第一幕的结尾呢?在哪里也应该发生点什么吧?在第一幕的结尾,我能用冲突干点什么呢?也许我可以在那一点上使冲突成型?将第一幕用于安排冲突的各种部件,当最后一个部件就位,即是第一幕落幕之时?但是,难道我不应该从故事的一开始就建立冲突吗?都说缺乏冲突会导致乏味,难道我不需要从第一帧画面就有冲突吗?我可以展现某些人为某事争吵,然后用第一幕剩余的部分解释其缘由。

       然而,到了我电影编剧生涯的这个阶段,我已经有了一种常见的毛病——在故事的初期便打光了弹药,以至于在剧本的后半部无处可去。我尝试推断道,也许更好的方式是,在前面牺牲一些兴奋点,以特定的节俭将其分配开来,这样,在写到最后一幕时,我便可以用最大的力度猛烈冲击观众。先抑后扬总比虎头蛇尾强。观众疲劳是个问题,看电影(尤其是动作电影)是很累人的,所以为了保持观看者的兴趣,你必须不断提高赌注。如果我用两幕到达峰值,那么无论第三幕我写什么,无论那多么疯狂,都不可能到激动人心到足以弥补观众受到的过度刺激,都不可能使头昏脑胀的观看者免于疲乏。

       所以,我认为,当电影开始时,没有什么东西是必然要发生的。观众是还是一张白纸,愿意把绳索交给你,让你把自己和他们绑在一起。那么,干嘛不利用这种最初的宽容呢?第一幕用于描绘人物和情景,展示“争论的议题”如何产生,以及人物怎样为之目的不一。突然间,他们全部卷入了“冲突”。这样,观众的兴趣便陡然间到达顶峰。

       如此,我们便定义了冲突,现在我们进入第二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第二幕已经来到了“冲突最极端的时刻”。这一事件将会加强张力,使观众的投入程度增长。如此我便可以向显然将最终解决冲突的结尾冲刺。

       我开始感到兴奋了,我已经找到它了,只要我能搞清楚那是什么。

       一切的症结就是那“冲突最激烈的时刻”。我如何把它和冲突得以定义的第一幕落幕相区别呢?我不想复述冲突,重复第一幕的落幕。这会很沉闷,他们早就知道那该死的冲突是什么了。我想要的是以某种方式使冲突转变成为一种更新更强烈的冲突。但是,该怎么办呢?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拨开迷雾,令其现身。以下是我最终得出的结论:设想在冲突最初得到定义时,反面人物如果愿意,依然可以置之不理。虽然他们彼此憎恨,但如果情况不妙,他们总会说“啊,去他的吧”,而后扬长而去。从这一点上说,冲突只有在他们顽固到无法退出的时候才能继续,而只要他们真的愿意,总有办法从中脱身。

       现在,让我们假设,局面恶化到从冲突中退出不再成为可能。简而言之,所有的争吵到达顶点,局面向变糟发生了一个突然的转变,再想脱身已经太迟!他们必须殊死搏斗!这便将冲突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他们被困住了!——

       我找到了!

       我再一次改变我的术语。它不再是“最黑暗的时刻”,也不再是“最大冲突的时刻”。现在,它是“不归点”(The Point of No Return)。

       但这的确还不是“公式”,它还不够确切。它是一个体系。对这一新体系,我需要做的是尝试它,看看它是否奏效。

       我的第一个机会不是将其用于自己的剧本,而是用在了罗尼•舒塞特(Ronnie Shusett)彼时正在搞的《恐惧症》(Phobia)上。他花了一点钱从一个新手编剧手上买下了这部习作,一家加拿大制片公司对此表示了兴趣,前提是他能修改它。他将其带来给我看,并说如果我能帮他改好,他愿意付给我一点钱。

       我翻阅以后,发现那是一部烂片里陈词滥调的大杂烩。即使是将其提升到B级片的水平,也是件不胜其烦的事。但如果我的新理论是正确的,搞上一次大检修也未尝不可。如果能让这部剧本适应我的新三幕体系,也许对它本身而言就是奏效了。于是,我把我体系的纲要给了罗尼。就《恐惧症》能够满足我设计的准则的程度,我们展开了讨论。

       首先,我们识别出了冲突:一个疯狂的心理学家试图杀死他的一个病人。然后,就像用刀把香肠切成三片似的,我们把剧本分成三幕,发现它在第一幕和第二幕接近结尾时都未能明确冲突在哪儿。虽然在剧终时,冲突明确了,英雄击败了恶人。但在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位置上,剧本关注的东西都不是冲突。于是我问,“对我们来说,为了在那两个点上把冲突拉回来,最容易做到的事是什么呢?”

       我们在剧本中翻找,并发现了冲突开始成熟的那个场景——我们亦即观众意识到故事是关于A和B彼此敌对的时刻——我们把这一场景移动到第一幕结尾,那大约在剧本的三分之一处。而后,我跳到第二幕结尾(差不多在三分之二的位置),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场景,使好人和坏人突然被”冻结”至必须决一死战的境地。我在我那老旧笨重的IBM电脑上把它敲了出来,交给罗尼。我标出了页码,跟他说 “就把它加在这儿”。罗尼回去按照我的改动重新打了一遍剧本。

       再回来时,他挥舞着剧本,仿佛那是一面旗帜。“它奏效了!”他叫喊着,“它奏效了!”于是,我也读了一遍,发现一件既奇怪又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写作的质量并未全然改变,除了我们干预过的那些地方,它还是以同样的语言写成的蹩脚剧本。但是不知何故,剧本已经变得有趣了。“嘿!”我说,“还真不赖呢!”对我而言,看到我的体系生效,当然是令人兴奋的。显然,它有一种力量,能把我不愿看的母猪耳朵,变成我愿意看的母猪耳朵。如同一个在吃角子老虎机上赢了第一把的赌徒,我被我自己的体系迷住了,从此以后便一直在用。

       顺便说一下《恐惧症》的下文:当朗 把新剧本提交给加拿大制片人后,后者当即买下,并聘请了约翰•休斯顿(John Huston)执导。然而,就在那时,制片人觉得他自己也是个蛮有能力的编剧(毕竟,写剧本可是连编剧都能干的事儿,能难到儿去呢?),便坐下来开始重写剧本。他没有依据任何体系,仅凭他伟大的直觉。朗看过以后,发现它甚至比我们修改前还糟。于是,他致电休斯顿,建议后者看一下我们那一稿,因为它更好些。然而,面对这一局面,休斯顿却表示了“拿钱就走人”的态度。他说,“我不在乎,跟这家伙争论太麻烦。”于是,他便着手执导了制片人的剧本。结果,影片臭不可闻,赔得血本无归。可无论如何,每一分钱都是制片人出的。既然他愿意,就随他去吧。有些制片人就像那样。他们宁愿往咽喉间绑上一把利刃四处招摇,每当他们的自负使刀刃逼近时,他们才会试探性地把那把刀推开。

       时至今日,我写过好剧本,写过坏剧本,也写过平庸的剧本。朱莉亚•菲利普斯 在她的书《你再不会在这座城市吃午餐》(You’ll Never Eat Lunch in This Town Again) 里,说我为她写的《埃德加》(Edgar)是“狗屎一堆......是她这辈子最糟糕的作品”。她是瞎说,因为她还没读过我写的最糟的东西呢。如果她读过的话,我担保她一定会觉得《埃德加》还不错。80年代时,我有一阵子不断承接各个制片公司的委托,不管谁付钱都干。我不止一次觉得为交差而写的剧本是败笔,即使我的体系也未能挽救它们,使之免于叙述崩溃。鉴于我对那些剧本的看法,如果你得知我把它们扔进了角落,再也没有看过一眼,应该不会感到吃惊。不过,最近打扫办公室时,我从中又发掘出了一些。出于好奇,我重读了它们。自打我写完它们以后,已经过去足够多的年头,以至于我可以用一种非常新鲜的眼光看待它们。令我感到吃惊并欣喜的是——你必须把此话当真——那些剧本中的每一个都奏效了。如果它们被搬上银幕,你可以端坐着一直看到结尾并乐在其中。它们未能投拍,在多数情况下都有各种实实在在的原因,但无一是由于它们未能奏效。

 

合作方动态

关闭
星光中文网隶属于北京华夏星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将原创作品输送到影视工业的文学网站,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建立作者和影视工业的对话环境。其运营团队是一支由拥有在中国电影、电视界从业30年,成功运作过多个大型原创网站和门户网络原创频道的运营团队,在影业界和原创文学界具有广泛、深厚的人脉和号召力,能够专业的判别原创作 者和作品的市场价值,更有组织影视改编、生产、宣传、推广的机制和能力;组织创作、生产、宣传、推广的丰富经验。
    客服QQ:1055000316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