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编剧] 周智勇:从金马编剧到新锐导演

2014-09-30 14:08:01

来源: 编剧圈

[摘要]生于1976年,山东济南人,晴朗剧本工作室资深编剧,素有中国编剧第一笔之称,华表奖和金马奖最佳编剧。编剧代表作有《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中国合伙人》《决战刹马镇》《铜雀台》。现在正完成从编剧到职业导演的转型。

       他恐怕是“金马奖”最佳编剧获奖人中唯一一个做过服务生的人。周智勇,从《疯狂的石头》《决战刹马镇》再到《中国合伙人》,玩转了多个题材,他说要感谢自己那段需要察言观色、体会人心的经历,这让他成为一个能够在故事里妥妥地诠释角色的讲述者。直到自己开始做导演,开始试图去改变国内电影中的一些缺失之处,周智勇自言还是在学习,“慢慢地将一些虚荣心放下,踏踏实实做好一个电影的产业工人。”

       记者手记

       用自信心爆棚来形容周智勇并不为过,当他手拿奖杯对着镜头说“压力?好的编剧都不会有压力,比如我”时,人们不会质疑,这位“华表奖”和“金马奖”最佳编剧能够在电影中给观众带来各种可能。周智勇说自己不喜欢“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并不是说他接不上地气,而是不想做别人一直重复的题材。周智勇幽默、敢言,他一直将自己的草根经历看作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强大,“我很庆幸自己这些年没什么长进,和当服务员那时候的我没有太大区别。”他虽然这么说,却在半自传的电影里写了一位“了不起的周先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小小“奖励”。

       让生活“动荡” 不做沉默的讲故事的人

       新报:作为编剧,你的电影作品《疯狂的石头》《中国合伙人》都获过大奖,题材又完全不同,在创作上,题材的创新需要什么?


       周智勇:我不知道别人,我自己需要的是两颗心,一颗是“好奇心”,写《疯狂的石头》,我没做过贼;写《中国合伙人》,我也没上过新东方,没创过业,只是好奇,特别想遇到自己笔下那些陌生人,与他们遭遇,感受他们的自卑和荣光。还有就是“虚荣心”,我做这些题材如果成功了,掌声会大声些,如果失败,至少咱还是“独一份”。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尽量跟别人不一样,可能来自于自己想与众不同一些吧。

       新报:你一直不避谈自己在宾馆做服务生的经历,如何完成到做编剧这个跨度的?

       周智勇:虽然当初是被迫的选择,但之后发觉当服务生是我逝去的青春里最英明的选择。当服务生有个好处,要察言观色,要耳听八方,要服务周到。当了3年服务生,看到了很多人的浮浮沉沉,这对我了解社会和人物是个好学校,对我后来做编剧特别有帮助。1995年夏天我遇到一个中戏的师哥,他居然说我长得不错,劝我去考表演系。我去了棉花胡同的中戏校园,却喜欢上了墙上的爬山虎,还有就是觉得欣赏披肩长发的师哥和师姐们也不错,就决定要跟他们一样。考中戏完全不是因为热爱艺术,而是因为好奇。

       新报:做一名编剧你觉得容易还是难?现在很多人都将国内影视剧的水准和编剧的水平挂钩,你怎么看?

       周智勇:做编剧是一种人生体验,我不喜欢生活一成不变,而是喜欢生活“动荡”起来。其实干了这行发现还挺简单的,我觉得有必要再干好点。总会有人说“服务员怎么能当编剧呢”,你质疑的时候我不反抗,我就用结果去证明给你看。作为我自己,只想做个合格的职业编剧,电影行业里合格的产业工人。写让消费者喜欢的电影,就想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菜,绝不缺斤短两,也不放地沟油。

       新报:在你来看,什么是“中国好剧本”?

       周智勇:这命题太大了。总的说,我觉得观众需要被引导,而不能一味地迎合。现在信息量那么大,吸引大家眼球的事情已经很多了。我们做电影,如果只是呈现那些新闻,就不要写剧本了,剧本需要加工、提炼,给观众另外一个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法。如果非要给“中国好剧本”设立个标准的话,我想就是你作为创作者都愿意花费2个小时,花50块钱去观赏一部作品,发现这部作品既陌生又熟悉。

       新报:编剧是写故事的人,也被认为是“幕后沉默者”,探讨作品或是寻找灵感时,你会是个沉默的人吗?

       周智勇:我每天最怕失去寻找灵感的能力,最怕被灵感光顾时错过它。灵感确实是转瞬即逝的,有点像萤火虫,为了它得时刻准备着。故事的灵感可以道听途说而来,可以痴人说梦而来,说简单点就是从生活出发,再离开生活,让自己敏感,让自己脆弱……但我私下并不沉默,甚至经常“哗众取宠、滔滔不绝”,我和我“晴朗工作社”的小伙伴们,都需要以不沉默来锻炼讲故事的能力,而不是传统的写故事。还有就是我认为编剧必须有推销的能力,所以不能做沉默的大多数。

       新报:在创作上会借鉴一些东西吗?比如美剧。

       周智勇:我非常敬佩美剧的编剧,看了他们的作品甚至会自卑,觉得人家写的、拍的都太好了。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把人家的产品拆开,分析、研究、学习。只有先模仿才能学到东西,再学会创作,想说超越,那是太早了。

       第一次做导演 写进我70%的生活

       新报:编剧和导演,到底谁才是一部作品的主导?

       周智勇:在电影的世界里,导演是一部影片的灵魂。拿一辆车举个例子,演员是车的漂亮的外形,编剧是发动机,而导演是驾驶员,观众可以跟着那辆车,去游历光怪陆离的新世界。当然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刚拿驾照的驾驶员,驾驶技术很差,甚至还酒驾、闯红灯。在电视剧的世界里,编剧是食材,也许珍贵,也许只是棵葱,就看导演这个厨子怎么炒了。有的时候熟了就行,只要摆盘好看些。

       新报:你认为现在在票房上突飞猛进的中国电影缺少些什么?

       周智勇:缺会讲故事的编剧,缺技术过关的导演,缺敬畏电影的演员,缺可以掌控项目的制片人,缺热爱电影本身而非靠电影牟利的投资人,缺审美有待提高的观众。我觉得中国电影还处在手工业时代。

       新报:你现在开始自己做导演,拍了新片《了不起的周先生》,与你讲的这种“缺少”有关吗?

       周智勇:开始有点“虚荣心”“权力欲”,拍完电影后明白导演就是份工作。以前我写剧本拿给导演改,总认为别人在毁坏自己的小孩。做导演后才觉得剧本不是个人的,而要为消费者服务。尽管写得很好,但有时因为客观原因拍不到,只能以另外一种形式到达效果。总之我想任何埋怨都没有价值,做事才是硬道理。你拍得好谁都会愿意给你放一个板凳,拍不好抢板凳也没人给你坐。

       新报:这部电影中的“周先生”是你本人吗?听说你融入了很多自己的经历。

       周智勇:《了不起的周先生》是我为自己写的第一个电影剧本,也是我第一次做导演。它包含了许多我青春里的尴尬、自卑、冲突以及调皮。我相信观众看到这部作品会喜欢,因为它很真诚。电影中的主人公裹挟了我本人百分之七十的生活,包括我做服务员的经历,也算是“原形毕露”的一个作品吧。但这不是我第一次将自己的经历写进作品,2008年我 “假装”导演身份在几百人面前阐述一部电影的想法,因为过于紧张而把演讲说得磕磕绊绊。尽管如此,我还是得到了投资人的青睐,这段经历之后被我写到了《中国合伙人》的孟晓骏(邓超饰)身上。

 

合作方动态

关闭
星光中文网隶属于北京华夏星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将原创作品输送到影视工业的文学网站,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建立作者和影视工业的对话环境。其运营团队是一支由拥有在中国电影、电视界从业30年,成功运作过多个大型原创网站和门户网络原创频道的运营团队,在影业界和原创文学界具有广泛、深厚的人脉和号召力,能够专业的判别原创作 者和作品的市场价值,更有组织影视改编、生产、宣传、推广的机制和能力;组织创作、生产、宣传、推广的丰富经验。
    客服QQ:1055000316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