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8 15:53:22
来源:本站原创[摘要]9月13日、14日,由星光中文网举办的首届华夏星光“剧人”大讲堂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精彩开讲。
2014年首届华夏星光“剧人”大讲堂圆满收官
著名编剧苏小卫女士,金牌影视策划人唐蒙先生,作家协会网络文学负责人马季先生,资深电影市场专家、北京电影学院客座讲师黄星先生,应邀担纲大讲堂的“星讲师”,四位老师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就当前影视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新兴网络文学创作、网络剧,剧本创作等话题,分别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专业课程,全程答疑解惑亮点不断,学员们受益匪浅,兴尽而归。
苏小卫:关于电影剧本创作——现状与思考
苏小卫老师仿佛话家常般的从近些年中国电影的巨大发展开始谈起,为“剧人”大讲堂正式拉开序幕:课程从中国电影繁荣发展所产生的新现象,讲到这些改变对编剧创作的影响,继而分享了自己多年以来的一些感受和创作心得。她说,“中国电影的繁荣使之肩负着越来越重大的文化使命,产生着更大的影响力,就像一盏灯,它的光芒越来越强。”外国电影开始加入中国元素,且介入中国创作者,这些无疑都在说明着中国的电影市场开始影响世界电影。那么整个行业的这些变化,让剧本创作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又如何影响着每一个创作者的心态呢?苏老师调侃道“谁能借我一双慧眼?”
过去因为电影创作的产业化程度低,所以创作自主性较强,限制较少,而当前的电影市场不仅影响着编剧,还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剧本创作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苏老师类举韩寒的《后会无期》、郭敬明的《小时代》等影片分析粉丝电影的前景,由《北京爱情故事》谈碎片式、糖葫芦式的电影对于创作思路的影响,也论及评论两极化的现象,还有3D、惊悚、弹幕、类型化电影的特殊要求等等。可以说,从电影本身的发行、票房、产业方向,到电影市场的投资方、制片主体、宣传主体,乃至档期、观众吐槽,苏老师不遗余力地从方方面面解析了这些行业新变迁对编剧本身和剧本创作的影响。
说起从作家到编剧的转型,从写小说到编剧本的转行,苏老师坦言当一部文学作品变成了电影,将面对更为广大的观众群,那么我们就必须考虑电影创作是不是需要承担责任?由此深思我们的电影是不是好的、健康的?这里她谈及“故事端庄的内核”,剧本创作包括在艺术上的精准度、想象力、电影化、人物塑造、情怀、故事等方面必须让观众获得认同,同时更重要的是它对人的精神而言是有营养的,是有帮助的。最后,在与学员们的互动交流中,苏老师谦虚地表示要想创作好的剧本,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要多看电影、多看剧本、多看书,与大家共勉。
黄星:电影市场的构成和相关应用
黄星老师说:“一个片子有没有票房,可以用三扇门去考察:一是视听娱乐,二是情侣社交,三是家庭娱乐。大片不是大投资,大制作,而是全民娱乐。”他犀利的言辞和幽默的语调,唤醒了学员们的耳朵,将近三个小时无休息的课程掌声笑语不断,将一堂电影专业课变成了生动的脱口秀节目。
黄星老师在课程中展示了一系列精确的数据,形象的图表,为同学们一一讲述了电影元素、产品形态、银幕数、票价、编剧等在电影市场变迁中的系列变化;还有当代电影人对产品经营、制片机构、金融形态、消费形态的认知;以及产品定位与主流电影观众、城市结构、机构网申的关系等。谈起新兴的网络剧,黄教授说,互联网已经走到了可以让电视剧或者网络自制剧可以独立承担用户的地位,这个信号非常重要,甚至可以改变中国整个影视的生态和市场供应。
在讲到电影的类型,黄星老师说,电影的类型和文学的类型是对应的,电影要类型化,除了共性之外还要有特性,又重点指出“现代性”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性,“消费者需要是什么我们就给他是什么,完全拿一个老东西放出来这是不可能的,电影需要的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状态。”他举例说,《阿凡达》就是被现代化后的南柯一梦,又分别列举了几个同样类型、同样题材国产本土电影和欧美大片的对比,求证国内电影在现代性这一点上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好莱坞有两个核,一个是技术核一个是故事核,而电影最后指向的是一个价值的核。”最后,在互动中黄星老师勉励电影人,要沉下来,什么类型的电影做好了都能卖。
马季:网络时代的文学变革
马季老师从传统文学人的角度出发,与大家仔细历数了在网络时代所兴起的这场文学变革中的种种新现象、新改变。在课上马季老师和学员们共同探讨了如何看待网络文学,网络创作对影视行业的影响,小说与剧本的共性和特性,以及网络作家在创作过程当中,应如何克服自身的不足在文学创作中将长处发挥出来等难题。接下来,马季老师从美学性、文学性两方面讲述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区别,肯定了网络文学充分考虑了读者感受这一长处,马季老师说,虽然网络作家没有经受过我们早期文学写作的严格的训练,都是草根写作出身,但是网络文学是当代文学处在变革的一部分,并呼吁应积极地、正确地看待网络文学,这是建立近代当代文学生态的一个过程。他还从碎片化时间的合理应用、读者要求、即时收支等方面,解析了千万字超长篇网络文学存在的合理性。
马季老师认为小说写作与影视剧创作各有优势,小说最重要的是文学性,而故事性是剧本最重要的元素。无论小说还是剧本在创作上都要具有包容性、宽容性和知识性。一部好的作品有技术,同时也有生活,有对社会的理解认识。他说:“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才可能诞生伟大的作品”而这种高度“要有预见性,不能只有当下性。”另外,还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文化现场等方面细述当代网络创作可能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认为,由于年龄、知识结构,文化水准、家族、成长经历等因素,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局限性的,而好的作品必须要突破局限性,完成自我塑造与超越。提出“一个小说家永远都不能丢掉你的先锋性”,“小说写到一定程度,要有深刻的思想”还提出了“文学创作要走小道,不要走大道”等论点。
最后谈及写作的意见和认识时,马老师语重心长地忠告大家,要定位自己的写作,是生活层面还是爱好层面?对于那些把写作当爱好的人,你要打磨它,让作品标准更高、更接近我们传统文学的标准。
唐蒙:类型剧的特征及其走向
唐蒙老师在课程的一开始就谈及了他对于类型剧现状的一些看法,并从策划人的专业角度出发分析了两岸三地的类型剧情况及未来走向和发展,与学员交流了类型剧创作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唐蒙老师说:“影视剧的分法没有像书法那样严格的界定,所以很难进行科学严谨的区分。”并在当前各种跃跃欲试的分类中,以战争类型剧的特征为例,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出发讲述了如何对类型剧进行量化。他说,每一种类型片的形成需要一批作品来完成,而每种类型剧也都有相应的生命周期。说起网络剧这个新兴产品,唐蒙老师认为在某种意义上,网络平台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姻结果,它可以做到自制自播,任何类型剧都可以放在网络剧这个平台之上,这是朝阳的产业,是新生代。
“话题性太鲜明了,故事性削弱了。”说起故事性和话题性的存在关系,唐老师细数了社会话题与故事情节相融合的种种情况,并指出话题剧的基本要求,就是话题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当下性。“我们就是中药师,要会混搭。君臣佐使,是抓药的关键。君是主体,是每个类型剧的主体特征。”唐蒙老师认为类型剧的创作不是单一不变的,每一种类型剧必须找到经典元素,然后再去搭配,我们在混搭过程中,一定要把这种概念抓住主体的东西,为了这个主体服务,引进其他元素进行混搭。“就像中药师,把药抓过来,然后按药方,保肝养肾的,祛湿排毒的,根据不同需要进行搭配,形成一个新产品、新的主题。”唐蒙老师以此“照方抓药”成功的案例比如《我的父亲是板凳》《漂亮女人》等。
在互动中,学员们谈及类型剧创作的构思、灵感、人物塑造等难题,唐老师提出了“看书、看剧是厚积薄发的途径”“设置危机,吸引眼球”“戏剧矛盾冲突的构建”“主流价值观放在主流人物身上,每个小人物都给他一点鲜明的东西”“在新的人物关系上做文章”等论点,让大家不犹大赞。
结束时,说起类型剧的创新,唐老师告诫大家“各种类型剧都不缺,关键要有新突破。”
综上,四大课程均已完满收官,各位老师在这次培训中收获了更多的粉丝和赞誉,而学员们也在四位老师的经验心得、人格魅力和语言魅力下学会了更多的与影视创作有关的知识和技巧,大家意犹未尽,都表示支持星光中文网多多举办类似的大讲堂课程。华夏星光“剧人”大讲堂作为送给当下网络作家和编剧们的礼物,以“文学通往影视的直通车”为原则,搭建了一个真诚、平等、互动、新锐的大平台,让“学员”与“导师”有更多直面交流的空间,传递彼此对文学和影视的理解和心得,展开一场场多元价值观的思维碰撞,而这也是星光中文网举办“剧人”大讲堂的初衷所在。
(完)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