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编剧] 类型片-韩国犯罪片给我们的启示

2014-09-23 11:00:33

来源:时光网

[摘要]犯罪片,又可叫警匪电影,影片内容包含犯罪和警察探案等元素。如今的韩国电影市场很少有单纯的犯罪题材电影,一部涉及犯罪元素的影片往往掺杂了多种类型。

       2012年韩国票房冠军《夺宝联盟》不仅属于犯罪题材,还不乏动作、喜剧等元素;另一类犯罪片如《杀人回忆》,是一锅犯罪题材同惊悚、悬疑等类型的大杂烩。

       从2003年上映被影迷奉为经典的《杀人回忆》、《老男孩》到近几年《恐怖直播》、《黄海》、《抓住那个家伙》和今年的热门《走到尽头》,这些韩国犯罪片已经成为观众口中谈论的热点。有人说,韩国电影的精髓都在犯罪电影,这些都还有待检验。不过近几年韩国犯罪电影的确来势汹汹,在票房和口碑上都拿到了不错的成绩。

       2013年韩国票房前十中,有五部电影属于犯罪题材范畴。几部犯罪题材影片在时光网上平均评分在7.5分左右,具有一定的口碑水准。

       如今看来,犯罪片在韩国电影工业中已然发展成熟,成为重要的电影类型。是什么韩国的犯罪片能兼具皮面上的“好看”和内涵上的“深度”呢?其主题之尖锐,尺度之宽大,也让我们惊叹甚至羡慕——韩国这群电影人,美人计玩腻,竟然开始堂而皇之地上刀枪,他们怎么玩得这么溜?

       一、get新技能:向谁学,怎么学,都值得考究

       电影工业进步,关键在于自身技能的提高。自身技能的提高,又少不了借鉴与学习。而向谁学,怎么学,都值得考究。韩国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他国家电影的借鉴,是他们飞速进步的重要原因。他们不避讳谈论模仿,模仿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模仿之后如何进行自己的创新。

       《大叔》和萝莉的角色设置,与《这个杀手不太冷》有颇多相似之处

        Step1:偷师好莱坞&香港

       从韩国近年热门电影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受到了好莱坞类型片观念的影响。在叙事逻辑和拍摄手法上面,韩国勤勤恳恳地吸收了经典好莱坞方式为己用。

       在近年的韩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已把好莱坞的那一套玩得非常顺溜。像元彬主演的《大叔》,就是典型的好莱坞式类型片做法,片子情节点的设置,高潮戏的铺垫方式,甚至视听语言都很有好莱坞的风格。而剧情和角色本身的设定也与吕克·贝松的经典之作《这个杀手不太冷》略有相似。

       为了提升观影快感,韩国部分导演们吸收了好莱坞常用的凌厉剪辑和大特写:《追击者》中池英民在杂货店疯狂锤击四溅的鲜血、《黄海》里绵大人拿猪腿骨做狼牙棒砸得久南骨折肉烂、还有《大叔》中后备箱里触目惊心的裸尸,都在不断刺激观众眼球。

       韩国犯罪片借鉴的也并不只是好莱坞,还有香港黑帮片。2006年的柳河导演的《卑劣的街头》便同时借鉴了美国电影《教父》和港片《黑社会》。但片中的黑帮,并没有港式黑帮片中的那种帮派内部同袍情谊,只有毫无原则的卑劣,个中人物也一点都不“酷“。韩国犯罪片,在往阴暗处挖的劲头似乎更足。

       Step2:自成一派

       拍摄手法,剧作结构,都是创作手段,这些都可以学,韩国电影人在拼命学。但一个国家的电影最深的立足之根还在于思想内核,这一点代表着一个国家常态的思维方式,很难改变。借鉴别人有趣的地方,是为了更好的本土化。韩国在模仿之后,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角色★

       无论是翻拍还是模仿,韩国导演们都将犯罪电影中的角色进行了更为本土化的改造。比如被封为“韩版《无间道》“的《新世界》,打破了警察”三观要正“的规矩。在香港式犯罪的黑帮片里,有警匪两个视角。选择警察作为第一人物的主观视角,一般意味着警察不能随意变”坏“。

       《无间道》里梁朝伟拼死看重的警察身份,在《新世界》里化为李政宰轻蔑一笑后付之一炬的灰烟——苦呵呵卧底小警察经历一切后选择了对自己而言“更爽“的一条路,这似乎也是看客自我代入的时候,觉得自己会选的一条路。

       《追击者》的金允石既不风流倜傥,也没能上演最后的一分钟营救

       韩国电影吸收了美国的英雄,吸收了香港的大佬,却把他们脑门顶上的金光给抹掉了。所以韩国犯罪片中所谓的正派,似乎都被“去英雄化“了。那些越是让观众情感代入深的人,越显得”无能“。

       同样拍犯罪,美国《七宗罪》里布拉德皮特一出来就比凡人帅,《两杆大烟枪》里杰森斯坦森一身肌肉也是呼之欲出。而奉俊昊的《杀人回忆》中主角宋康昊虽是警察却一股流氓气,罗宏镇的《追击者》里主角金允石满脸横肉能甩出油,而且这不是特例,是韩国电影的常态。韩国电影,只要涉及到一点现实题材,人物就会即便担负上英雄使命也摆脱不了人本身的缺陷。选择的这些人物,非但不比普通人帅,甚至更猥琐。

       《绝密跟踪》中韩孝珠上厕所这一段让人忍俊不禁,也让角色性格更加丰满

       而对于细节上的描写,也让角色变得更丰富和立体。《绝密跟踪》里河允珠初进监视组,执行任务间隙上厕所时忘记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就被同事和领导们听了去,这一情节是影片在原作《跟踪》之上加入的新的细节,让观众忍俊不禁之余也令角色性格更加丰满。

       ★叙事节奏★

       《老男孩》走廊打斗镜头被奉为经典

       韩国电影人学习美式快速的电影节奏的同时,一部分导演从借鉴过程中走出了自己的新思路——加入了日韩艺术片导演喜欢的长镜头:《老男孩》中吴大秀走廊单挑数十个打手的戏份,长达三分钟的全景,纯靠精妙的动作设计以及对演员的调度来完成,比起美式快剪的暴力场景,真实度和残酷感瞬时翻倍。这些血腥和暴力的场景来得越直接,观众就越能直观产生肾上腺素分泌的震颤。

       在叙事铺陈方面,传统的美国类型片有固定的模板,开端、高潮乃至最后结尾的方式都有所定势。观众看多后会有对下一个情节点的心理预期。好处是观众被培养了对这种模式的审美习惯,而坏处是缺少新鲜感。

       《杀人回忆》的片尾,镜头对准了宋康昊充满迷茫的脸,开放的结局掀起新的高潮,也随着剧终戛然而止

       二、我们能跟韩国犯罪片学点什么?

       且不论韩国犯罪片是否能超越好莱坞、香港的“前辈们”,但其近几年的发展也是公认的事实。韩国犯罪电影的进步伴随着韩国电影的崛起,韩国本土电影创作环境的改变——自1970年来为本土电影的发展提供保护的电影配额制、1998年取消审查制度后建立起电影分级制度、被纳入国家振兴计划的电影政策以及越来越成熟的产业——是这其中不能忽略的原因。那么抛开这些宏观背景,我们还能和韩国犯罪片学点什么呢?

       《夺宝联盟》登顶2012韩国票房冠军,证明了犯罪电影的市场潜力和受众需求

       大众观影需求和审美潮流靠引导

       韩国在学习美国类型的时也把电影和受众心理这关键的一点学到手。

       1980年代末开始,电影人意识到,韩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在精神层面拥有无法摆脱的空虚寂寞。爱情片遂成为那段时期的韩影主流类型。随着社会进入稳定时期,人们的物质和心理状态都趋于平缓。爱情片固然仍有不小的受众群,但更多观众开始不满于爱情片温吞水的节奏,渴求能酣畅淋漓发泄情感的刺激。但韩国本土对这类高刺激性类型的缺失使得观众只能找好莱坞电影取暖。

       当本土无法生产需要的题材,1990年代中后期的韩国影市就基本被好莱坞电影把持。此时韩国电影人再次振兴,1999年《生死谍变》票房超越《泰坦尼克号》,给韩国人打的那巨大一针鸡血。这是广义上的犯罪片在韩国发展的开始,成功先例出来,后面就开始进行各种开发。近年来,《追击者》《夺宝联盟》《新世界》等犯罪题材影片在票房上取得了不俗成绩,向电影人反馈了一个信号:观众爱看犯罪片。

       如今,韩国电影人不再局限于被动跟随大众审美,而进阶到对观众审美的主动培养。这一过程养成了韩国观众对韩影的本能需求,甚至后来韩国的犯罪电影从复制类型到反类型也没有令观众反感。

       在此前发布的《201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和《201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就指出:国内电影近年跟风投机现象过于严重,大多电影人本着趁观众有热度捞一票热钱走人的心态,却极少深入去进行创作。《非常完美》《失恋33天》之后,市场涌现了太多的模仿跟风之作。这样无深度的作品大量出现,严重来看将会导致观众对整个青春爱情片类型丧失信任度。

       目前国内大环境对观众的需求,倾向于简单地迎合。但真正好的成熟影市,需要的是电影人引导观众口味,相辅相成,而不是单纯被观众牵着鼻子走。审美潮流光追是赶不上的,要靠自己造。电影人自己去营造观众需求潮流产生的环境。

       《青蛙少年失踪案》就改编自韩国三大谜案之一

       剧本与人物塑造靠“接地气”

       韩国犯罪片之所以好看,有一点重要原因在于剧本的塑造。除了外部的风格呈现,犯罪电影最重要的在于故事的逻辑和悬念的设置。因为是“一剧之本”,韩国导演自己操刀编剧,再把自己的作品搬上银幕。所以一部电影由文字语言转化成视听语言的过程中,导演能够完成更准确地拿捏。韩国犯罪片的剧本题材并不复杂,有的甚至秉承了“拿来主义”,改编真实事件或者翻拍国外经典,这种挖掘故事的方法看似捷径,但不失为内地类型片效仿的选择。

       但是在韩国犯罪片对事件或经典成功的转换里,有关键的一点不能忽视:人物不能单一样板化。韩国犯罪电影在不断进行流水线生产的同时保证了高速,却也没忘记这点。从《杀人回忆》到《恐怖直播》,我们都能发现韩国犯罪片关注的并不是单一的个体,还做到了对整个社会环境下所有人普遍心态的触碰。

       正因为观众心理跟整个社会氛围密不可分,所以韩国导演非常注重电影人物与观众身份认同度的联系。电影人物具有饱满厚度,就会让所处环境使观众有代入感,也是中国的电影人常说却往往没能做到的“接地气”。

       人才培养靠实践

       电影创作离不开人才,而对人才的培养为电影提供持续发展的供血机制。韩国极具风格化的犯罪片导演奉俊昊、罗振宏,曾在韩国著名的电影人诞生地韩国电影学院和韩国艺术综合学校学习。2012年,贾樟柯在韩国以亚洲电影学院院长的身份演讲时曾指出:“韩国电影大发展受益于人才储备培养,韩国有90多个大学电影系,中国内地虽也有不少,但好的教学资源和师资还是过度集中化。”詹姆斯·卡梅隆出席2012年中国电影学术年会时表示中国缺乏电影人才,想帮中国培养电影人才的卡神,最终却找不到符合标准的“苗子”。可见内地的电影教育还有待提高。

       朴赞郁在大学期间就时常跑到电影片场,一边打打杂,一边学习电影拍摄

       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的丰富不代表一定能培养出人才。那么,韩国那些电影新人们,是如何“进化“成为业界大拿的?答案就是实践。朴赞郁自立门户前曾在郭在容的剧组做过助导,《金福南杀人事件》的导演张哲洙为金基德干过活······

       除了这些片场锤炼,电影新人另一条实践的道路就是自己拍电影。不少新人导演没钱拍片,而韩国政府会为新人提供电影辅助金辅以支持。电影辅助金是指政府对电影新人的扶植资金,交由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分配。对象主要是电影学院的学生和独立电影导演(最高可达4亿韩元,约236万人民币),为确保创作自由,资金不须归还,也不需要以奖项或内容上的妥协来作为回报。奉俊昊所在的韩国电影学院是韩国振兴委员会直属教育机构,再其求学期间,想必也受到过辅助金的帮助。

       在中国电影圈,金主和人才两者总是相互找不着,又互相不信任,确实挺难友好牵手。而更让人担忧的并不是金主的钱花不出去,而是新电影人没地方练手。要怎么才能发现他们?纯靠市场自觉,似乎并不能让怀才之人找到施展空间。如果政府可以拨款扶植,同时在选拔时有较为科学的机制。新人创作时就能得到更大的自由空间,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手。

       电影不是光有创作激情就可以实践的艺术,整个电影产业发展,需要电影本身创作者的努力,更需要产业链维护者们的不断完善与升级。在这方面,韩国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影迷喜欢韩国电影,但更希望的是中国电影本身的崛起。在攀登电影的高山时能从韩国队那学好全面的规划,而不单是借鉴“技术装备”。毕竟中国电影可达的上限,应该比我们目前可见的更高。

 

合作方动态

关闭
星光中文网隶属于北京华夏星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将原创作品输送到影视工业的文学网站,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建立作者和影视工业的对话环境。其运营团队是一支由拥有在中国电影、电视界从业30年,成功运作过多个大型原创网站和门户网络原创频道的运营团队,在影业界和原创文学界具有广泛、深厚的人脉和号召力,能够专业的判别原创作 者和作品的市场价值,更有组织影视改编、生产、宣传、推广的机制和能力;组织创作、生产、宣传、推广的丰富经验。
    客服QQ:1055000316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