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2 10:02:34
来源:编剧别动队[摘要]仅以2012年为例,我国电视剧制作就达到一万七千集之巨。这些由投资方真金白银堆出来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播出效果乏善可陈,既无思想性,亦无观赏性,更无影响力;更有许多剧根本就没有播出,让巨额制作费打了水漂。
究其原因,是因为许多投资方和创作者对当前影视产业的认知存在着误区,以致于花费了巨大的智力和财力,最后却一无所获,或所获甚少,落得个赔本赚吆喝。
为了引导产业相关人员理性、科学地投资和创作,更为了鼓励原创,特归纳总结当前电视剧创作方面的十大误区供相关人员探讨,希望能引起关注和思考。
误区之一:明知故犯
明知自己做的是烂剧、雷剧,但为了赚快钱,在骂声一片中继续重复自己,以迎合一部分没有分辨能力的观众并误导之。作品天雷滚滚,收入盆满钵满。这种没有担当的人提前出名,掌握了某种话语权,秽乱视听,危害极大。
误区之二:以次为好
从一个粗俗的立意出发,用错误的方法,做着劳民伤财的事情,得到低级的结果。因为市场的复杂性,给了这种剧以生存空间,导致这种创作、制作者自以为得计,不但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还会变本加厉。
误区之三:炒作无度
不愿下真功夫,只想一步登天,靠与作品无关的事情出名争利。作品不怎么样,但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法来炒作自己,抬高身价。影视创作需要长期积累经验和深入生活、提高文化素养,炒作自己,提前得到自己并不能承受的名与利,结果很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崩盘。李雪健可能不如一个靠唱歌出名的年轻偶像演员有关注度,刘恒可能不如一个写穿越剧的编剧有关注度,但大浪淘沙,多年之后,我们都知道谁的作品能留下。
误区之四: 借鉴无方
许多创作者根本不动脑子,将现在风行的美剧、日剧、韩剧中的设计大量搜罗之后,直接或简单变通之后,像拌沙拉一样混合在一起,不管是否合适,只要凑上事件和情节就行,这导致大量雷剧的出现,没有合情合理的情节线和人物逻辑,更没有吾国吾民的人文特征。
误区之五:空谈误国
策划是编剧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最近流行一种把策划凌驾于创作之上的论调,很多没有真正操作过电视剧剧作的人把所谓的策划创意当作第一生产力,极易变成不切实际的空谈。另外,许多人不懂真正的策划,只要自己有钱,就可以来策划出一个点子并指导编剧往下写。策划的能力必须在编剧之上才有可能指导创作,最好还有亲自成功创作剧本的经历才行。
先生,需要我来谈谈吗?
误区之六:劣币驱逐良币
因为雷剧、神剧太多,并且还取得了一种畸形的市场认同效应,获得了经济上的高收益,导致以严谨负责态度创作的制片方、编剧受到质疑或产生自我怀疑,进而因生存原因,不得不加入到雷剧创作中来,让本来就稀少的好剧资源更趋枯竭。长此以往,这个市场上高质量的剧集将会越来越少,但观众的欣赏水平必然是日趋提高的,此消彼长,观众终将放弃这个市场而将兴趣转移到其它地方,那就是我们整个产业的终结之日。
误区之七:一招鲜吃遍天
这就是传说中的万能钥匙创作法,写任何一种戏,都用同一种思路和方式,换汤不换药,最终导致同质化严重,千人一面千剧一面,可能只是换了时代背景和人名而已。我们可以仔细研究市场上播出的某些类型剧,特别是某些编剧写的作品,用的几乎永远是同一种人物、人物关系、结构、大事件。不创新,毋宁死。有几个人能做到?
误区之八:标准不准
很多人分不清雷人、狗血设计与必要的戏剧冲突之间的区别。雷,是没有生活根基,或超越历史现实,罔顾物理规律,把有可能正常表现的戏剧冲突弱智化的写法。而正常的戏剧冲突,即使设计非常极致,也会因为其前后的铺垫、人物的生动而让人完全能够接受。有时候,雷人烂戏与极致好戏之间,可能原材料并没有区别,就看操作材料的是一只什么样的手。同样一团泥巴,你可以捏成一团大便,也可以捏成维纳斯。编剧陈彤曾经向人讲述一个非常“雷人”的乱伦故事,其人物关系之乱已经到了吓人的程度,但其实她讲的是《雷雨》。
误区之九:新瓶装旧酒
目前许多剧都是披着合理化还原历史的外衣,表达着过时、腐朽、落后的思想,根本没有与时俱进,阐述真正的普适价值。尤其以古装戏中的宫斗、权谋等等为甚,没有用现当代先进思想的关照与反思,仅仅在制作上看起来新鲜靓丽,在立意上却乏善可陈,甚至开倒车。
误区之十:越雷人收视率越高
有些雷人的剧收视率高,貌似成功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一年一万七千多集的戏,还有多少雷人的剧夭折在制片商的库房中?好剧存活率一定高于雷剧。不要羡慕那些表面风光无限的人,如果他们脚没站稳,迟早会栽跟头。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