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编剧] 萧红与谁可成良缘?李樯有解读

2014-09-19 15:35:4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摘要] 2005年,在和编剧李樯合作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后,她一直撺掇李樯写一个关于萧红的故事。为此闭关写作的李樯曾把手机关了两年。

       在读遍萧红所有作品,查阅完这位民国“文学洛神”几乎全部资料后,曾创作过《孔雀》《立春》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电影剧本的李樯认为,为了萧红,自己必须冒一次险。

       于是,有了《黄金时代》。

       我希望《黄金时代》还原现实

  9月6日,许鞍华导演、李樯编剧的电影《黄金时代》作为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闭幕影片迎来首映。观众与影评家发现,出于对观察者位置的强调,影片叙事方式非常特别。

  在电影里,李樯常让主演们转过头来对着镜头说话,由参与者变成讲述者。他甚至专门安排了张译饰演的蒋锡金、王千源饰演的聂绀弩、田原和祖峰饰演的白朗与罗烽作为主要面对镜头的讲述者,交待背景,穿针引线。

  萧红曾被鲁迅誉为才华胜过丁玲的女作家,而李樯是善于塑造女性角色的。张静初借《孔雀》中的姐姐一炮而红,蒋雯丽凭《立春》里的王彩玲荣膺金鸡影后,《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则让斯琴高娃拿下自己的第二个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但写萧红没那么简单。“我将与碧水蓝天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是萧红弥留之际写下的,她的身后有太多谜团。

  李樯不敢像电影《立春》里那样,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在影片末尾附上片中人物确有原型的告示。

  “我不能写一个只是李樯理解的萧红,这不负责任。”在北京北三环的一家咖啡厅里,李樯穿着枣红色衬衫,平头,飞快的语速、明亮的眼神难以掩饰他连场接受专访的疲倦。

  在答应许鞍华之前,萧红之于李樯,不过民国知名作家中的一员:一个蛮苦难的人,身世凄凉,然后跟几个男作家有理不清的爱恨情仇。如今坐在《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面前,他笃定地声称,萧红的文学成就比张爱玲更高一筹。即使在答应写《黄金时代》前,他只看过萧红的《生死场》《小城三月》,而张爱玲的小说则几乎全翻过。

  为了写萧红,李樯不仅读完了萧红所有的文学作品和市面上出版的各种关于她的传记,还专门读了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聂绀弩、丁玲,甚至鲁迅和民国史也要重新温习。好友焦刚回忆,李樯逼着身边的朋友读《萧红传》《聂绀弩传》《生死场》《丁玲传》,甚至是不那么有名的白朗的作品。焦刚说:“当他给你念一段剧本的时候,你要不知道是谁,简直怕被他鄙夷。”

  但读得越多,李樯越感到历史的虚无。“历史都是被粉饰、被篡改、被矫正、被误读、被遮蔽的,不光是萧红,任何一个人想接近另一个人的时候,越走近、掌握的资料越多,就越有一种虚无感,他没法被你认知。其实,真正的客观人是不存在的,我越想客观地写,就发现越不客观。比如她跟萧军的分手,当事人说的版本都不一样。包括她死之前,骆宾基说他在陪伴萧红,而端木说她死的时候根本没有人在她旁边。”

  李樯发现,当今这么多人写萧红,但大多数是二手三手,甚至四手的材料在复制粘贴。某一个人得到萧红的一些所谓的有价值的资料之后就被无数人运用。但一个声音的反复回响,就代表一次一次对萧红的验证吗?

  “这部电影表达了我的历史观。”李樯对本报记者说,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萧红在每个人心中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正因如此,他希望尽量还原现实。

  这种追求从某种层面上体现出了一种“客观”之感。萧红、萧军、端木蕻良三人见面分手的那场戏,分别通过这三人的口中,得到了三个不同版本的答案,李樯没有主动选择其中任何一个版本,而是像《罗生门》一样将选择再次交给观众。

萧红笔下人物是悲悯的,张爱玲没有

       三个小时的电影,萧红从生到死的三十一年。

  逃不脱的是扑朔迷离的感情世界。

  数十年来有太多二萧与端木的故事流传。世间约定俗成的观点是萧军暴烈多情,端木小男人气,萧红一生未得良配。

  “爱情是得失的过程,没有什么般配不般配的。遇到这样的人,她就跟他好了,生活中谁敢说自己的爱情是珠圆玉润的呢?世人对她还是太偏袒了。”李樯说,萧红的爱情悲剧在于她要独立,却又十分依赖男性。

  记者问李樯,谁是萧红临终前最挂念的男人。他选择了鲁迅。

  “他们是良缘。鲁迅非常欣赏萧红的才华,也很怜爱萧红,萧红很崇拜他。两个人亦师亦友,心灵接近。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但在电影里,李樯将这段让许广平生前耿耿于怀的暧昧情愫表现得极为克制。王志文饰演的鲁迅虽然亲切却常常不直面他人,唯独萧红。他在意萧红的衣着搭配,也爱多吃两口萧红亲手烙的东北大饼。

  有史可查,仅此而已。

  有人批评,《黄金时代》对萧红的文学成就着墨不多。李樯辩驳,电影里大段独白都来自萧红的作品,尤其是自己钟爱的《商市街》与《呼兰河传》。

  这也是许鞍华请李樯写萧红的初衷所在:萧红的作品和命运,跟别的作家太不一样。萧红的小说不是为了创作虚构的故事。她的作品跟她的人生合二为一。

  “萧红的文学成就是高过张爱玲的。”李樯说。

  即使鲁迅和茅盾早已指出,萧红的小说在结构上有失松散,更像是诗和散文。李樯也为笔下的人物辩解道:“萧红自己也说过,小说并没有一定的公式,既然有千千万万个作者,就有千千万万种写法。那种写法只属于萧红,我觉得她写得非常好。她是一位有源头性意义的作家。”

  在李樯的文学批评里,萧红比之丁玲,更接近文学本质。1938年,两位天才女作家在临汾相遇。和萧红同行的萧军决定要去延安打游击,而萧红则只想找个地方安安静静写作。二萧从此分手。

  “丁玲是一个非常好的女作家,但她觉得一个作家投身到时代的洪流当中更有意义。写作对她来说是个小事情。萧红则在写作中寻找自我与安全感,写作是她生活支撑。到了《呼兰河传》,已是完全地个人化写作。她自己说了,政治是外行,只想写作。”

  比之张爱玲,萧红多了一分炽热和悲悯。

  “萧红是一个天生的作家,就像野生的某种植物在天地里自生自灭的感觉。她的作品泥沙俱下,好的东西非常好,有些很粗陋。张爱玲则是精致而冷僻的。张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跟时代和社会没有太多碰撞。萧红在《生死场》《呼兰河传》里写到东北农民的愚昧、麻木,读者能感受到她对中国农村农民痛彻心扉的悲悯。张爱玲对自己笔下人物不悲悯。两个人完全不一样。”

我们这代人面临的人性考验太少

  1936年11月19日,在日本疗养的萧红给萧军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窗上洒满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象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此刻。’”

  许鞍华的电影以此为名。以许鞍华和李樯的野心,电影关于萧红,不止于萧红。“我要呈现的还有人与时代关系,那个时代里一群人的精神风貌。与此同时,电影还传达了我自己的历史观。”李樯点上一根烟,眼睛注视着左上方的吊灯,好像思考着什么,慢慢地吸了一口。


  有媒体戏称电影《黄金时代》是文坛版的《建国大业》。电影中,鲁迅、丁玲、许广平、胡风、梅志、茅盾、萧军、聂绀弩、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他们围绕在这个叫萧红的小女人的身边,伟大心灵互相撞击互相激发相互伤害,激荡出的点点火花照亮了二十世纪中国黝黑的天空。

  很自然地,这部文坛群像电影跟李樯的另外一部讲述年轻人群像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联系起来。赵薇执导《致青春》讲述了90年代大学生的青春故事,在去年春天收获7亿元票房。

  “《致青春》这帮孩子更富个性,能够更勇敢地实现自我。但我觉得萧红她们那代人,对爱、对自由、对自己的信仰、对待自己的心性更纯粹,所以他们‘人’味更足。现在的青年追求的是个性,而并没有真正地追求内心生活和精神生活。”李樯说。

  李樯和许鞍华也看过比《致青春》更年轻的《小时代》。当下,《小时代》系列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其中传达的追求物质满足的价值观备受争议。

  对此,李樯表示,不同时期的年轻人追求的东西是有差异性的,而且这个差异性很正常,“因为历史是变迁更迭、变化莫测的。在当下的环境中,很难道德化地评价这种追求的对错”。

  但李樯显然更心仪文坛群星璀璨的民国时期。

  那是一个战争、动乱、饥饿、贫穷的时代。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外敌入侵,各种主义和思潮层出不穷,政治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比现在复杂得多。然而在这种环境下,萧红那代人对爱、理想和自由的追求更加纯粹。

  “现代社会对我们人性的考验太少,除了追逐物质成功的诱惑,很少像那代人一样,面临对自己心灵的考验。所以,我觉得这代人是比较单调乏味的,也少了过去那代人的风骨。”

  8月18日,李樯作客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嘉宾徐子东很期待这部即将在今年国庆档上映的电影。

  电影星味十足:汤唯、冯绍峰、王志文、郝蕾、袁泉、张译、张嘉译……制片方显然希望这部实验性很强的文艺片能收获并不小众的票房。

  “现在的中国电影,要么是艺术性较低的商业片,要么是曲高和寡的小众文艺片。这部电影如果能够收获高票房,或许能够开拓一条新路。以后,我们就能拍郁达夫、拍丁玲……该有多少故事。”徐子东说着有些兴奋。

 

合作方动态

关闭
星光中文网隶属于北京华夏星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将原创作品输送到影视工业的文学网站,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建立作者和影视工业的对话环境。其运营团队是一支由拥有在中国电影、电视界从业30年,成功运作过多个大型原创网站和门户网络原创频道的运营团队,在影业界和原创文学界具有广泛、深厚的人脉和号召力,能够专业的判别原创作 者和作品的市场价值,更有组织影视改编、生产、宣传、推广的机制和能力;组织创作、生产、宣传、推广的丰富经验。
    客服QQ:1055000316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