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1 11:24:50
来源:编剧圈
段落选取 11:08-12:07
(书桌前,伟同填了一堆根本没人能达到的相亲要求,他很沮丧,赛门试图安慰他)
伟同:你说的对,这都是些愚蠢的谎言。可我已经习惯了。
赛门:对了,我有一个小礼物要送你
伟同:为了什么?
赛门:别啰嗦,打开就是了
伟同打开包装纸,很开心,礼物是一部手提电话
赛门:送给日理万机的企业家。来,试试看
伟同拨通手提电话,书桌旁的座机电话铃响起,赛门伸手拿起话筒接听
赛门:嗨
伟同:谢谢
赛门:不客气
伟同:我爱你
赛门:我也爱你
伟同放下电话转身拥吻赛门
段落分析
一、场景目的:困境中的爱
影片前十分钟,伟同与赛门的同性恋身份已经确定(侧面表现),伟同父母逼婚的困难设置和威威的角色引入也已经完成。
我选取的这场戏在整部影片中第一次直接正面展现伟同与赛门的爱情,这场戏十分重要,因为他俩的感情越真挚,遇到的阻力越大,观众就越会被吸引。由此我想到了构建故事时的“平衡–不平衡–另一种平衡”的法则,暴风雨前的平静也是戏。
二、剧作
仍然是真情告白段落,仍然是那句“我爱你”,却让李安拍出了新意。两位主人公明明身处一个时空,却没有面对面地道出爱意,而是用道具“手提电话”互诉衷肠,这就少了一份滥俗,多了一份回味。戏就是要有这份韵味。李安对道具的使用让我认识到“藏”也是一种戏,过于直露的情节并不可取。
本场戏除了不落窠臼的情节设计,还有跌宕起伏的情感层次。伟同从开始的沮丧,到收到礼物的兴奋,再到与赛门之间溢满柔情,一共经历了三个情感阶段,观众的心理也同主人公一起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对他俩的感情多了一份理解和认同。
三、视听语言
这场戏是一个镜头到底,固定机位固定景别,似乎没什么可分析的,但其实无招胜有招,里面的学问很多。
首先说说构图。书桌前,伟同左赛门右将画面分成两半,打电话时伟同俯身向前,脸扭向屏幕左边说话,赛门后景,眼睛朝右看说话。这样的设计不仅准确传达出了当时两人假装远程通话的情形,也使得观众比较恍惚,似乎看到了“没有分界线的分割画面”。
再说调度。正当观众入戏,适应了他们的“两个时空”游戏之后,导演又及时地让伟同向右探身,拥吻赛门。此时观众会产生由“分割时空”回到“完整时空”的幻觉。
导演真的分割画面了吗?没有,主人公也至始至终都在同一个时空里,没有所谓回到完整时空一说。李安通过简单的构图变化和演员调度,就完成了通常三个镜头才能达成的效果,打破了观众惯常的视觉习惯,带来了戏剧效果和视听效果的双重满足。
另外我注意到,在构图时也一定要尽量做减法,赛门右手边的座机始终是没入画的,但并不影响观众自己补充完整。
短短的一分钟里就可以看出导演的控制力,李安擅长在最短的时间里交代出最多的戏,真正做到了简洁、丰富、新意,非常值得啰哩吧嗦又不得要领的初学者学习。
文/张馨月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