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9 09:50:58
来源:广电独家[摘要]自2015年1月1日开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对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方式进行调整。具体内容包括两条:同一部剧每晚黄金时段联播的综合频道不得超过2家;同一部剧在卫视综合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不得超过2集。新政关乎卫视黄金档版面调整和资源配置,关乎广告创收,以及电视剧产业发展方向。对绝大多数省级卫视而言,2015广告招商在即,如何应对新政是摆在眼前的非常棘手的难题。
新政影响卫视播出方之六大趋势
1.下半年大剧扎堆,卫视黄金档挤破头
受新政影响,今年下半年,各大卫视黄金档成为各大电视剧制作公司争抢的焦点。毕竟今年播出可以首轮四家拼播,到了明年只能两家卫视首轮拼播,两家出的钱当然比四家少。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今年下半年,《卫子夫》、《云中歌》、《青年医生》、《勇敢的心》、《华胥引》、《红高粱》等备受关注的大剧均将以首轮四家拼播的形式在各卫视扎堆,竞争将异常惨烈。
2.卫视购剧成本将大幅增加
经测算,“一剧两星”前,按通行的卫视黄金档周播19集计算,一家卫视黄金档全年播剧约为1000集。新政实施后,播出量将减少为730集。
但按成本计算,假设单集发行金额的总盘不变,如果将2014年1000集四家拼播首轮剧购剧资金换算成两家拼播首轮剧,在2015年只能买500集。那么,是否剩余的230集剧需要追加资金购买?
这样推算,2015年卫视的平均购剧资金需要增加近50%。
3.卫视强弱阵营差距将拉大
新政的“无形之手”将推动各卫视黄金档从依赖电视剧转为电视剧和非剧类节目。
在新的政策环境下,湖南、江苏、浙江、东方等强势卫视更能放大自制节目的实力优势,以节目创收反哺电视剧。黄金档推进大剧首播乃至独播战略,抬升竞争门槛,提升平台的收视水准。
对二三线卫视而言,则是雪上加霜。市场上的好剧成本太高,无四家分摊就无力购买,大剧、好剧流向有实力的一线卫视。二三线卫视或将选择“库存剧”和二轮剧,或把很多年前购买未播的电视剧拿出来播出,加上自制节目能力弱,晚间收视会更加低迷。
4.不排除前十卫视黄金档选择部分播出新热二轮剧
两星”对新剧的消耗没有首轮四家彻底,一些耐播性强的新剧有二轮再播价值,从节约购剧成本的角度,不排除2015年前十卫视黄金档选择部分播出新热二轮剧。
5.卫视晚间版面将会出现新格局,首轮非黄剧在22:00同步播出是好契机
“新政”另一利好是同一部剧在卫视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不得超过2集,这为22:00后的“次黄档”提供了同步跟播黄金档首轮剧的新契机。
而且,制作公司发行首轮剧时,为实现首轮发行金额总目标,也会更加重视新剧的首轮非黄档的发行,发行方和播出方一拍即合,不排除会出现几家晚间“双剧场”卫视,即在22:00之后再开设专门剧场跟播首轮非黄剧。
6.对赌更普遍,收视数据水分可能更重
新政实施后,卫视拿好剧的成本增加,收视压力也相应加大。因为黄金档收视和广告创收挂钩非常紧密,这种情况下,电视台为了转嫁风险,更倾向于和电视剧制作公司签收视对赌合同,购片价格直接与收视率挂钩,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卫视黄金档收视猫腻或许会更多。
新政影响电视剧市场之四大趋势
1.制作公司将更谨慎投资大剧
对社会制作公司而言,新政的推出事关市场供求关系,面对卫视营收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购剧资金预算不可能普遍大幅上涨的现实,短期内肯定会造成投巨资做大剧的风险加大。
除非产业链上顶级演员、编剧和导演的薪酬主动下调,否则很多制作公司会慎重投资新项目,选择观望或降低成本。
寻求投资回报率最大化的捷径,即以低成本造就高收视的“狗血神剧”,若是这样对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就非常不利。因此,总局应该重点关注、研究、实施与“一剧两星”新政配套的电视剧质量控制措施。
当然,“不差钱“的大制作公司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会不约而同地去拓展电影、演艺、互联网影视等相关产业。如制作业“老大”华策影视,在国内电视剧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0%,新政实施前,华策影视就开始全面发力拓展电影、演艺、游戏、新媒体等领域,向综合性娱乐集团转型。
2.制片方和卫视购剧方短期内会形成价格“对峙”局面
2015年,制作方希望让两家卫视承担2014年四家拼播的首轮剧总盘,即希望单集价格上涨一倍;但卫视仍希望用2014年的购剧预算购买2015年全年新剧。这样测算下来,卫视能承受的单集价格涨幅最多只能为37%。
在市场交易双方的重新议价阶段,必然会出现价格“对峙”。
价格“对峙”会造成两个结果:
一是倒逼电视剧制作公司降低制作成本,直接倒逼二三线演员价格下降。一线演员价格能否下降仍是未知数,毕竟一线明星还可以转战电影。这样或许电视剧市场将鲜见强演员阵容的大剧。
二是卫视很难在市场上买到性价比高的电视剧,但迫于收视压力和创收压力,转而提高自制剧、定制剧比重,以解决成本压力和播出需求。
3.大制片方和大卫视结盟速度会加快
根据结盟卫视平台特点,专门生产卫视定制的黄金档电视剧,将是大制片方转移市场风险的主动选择。
虽然这几年定制剧时有出现,但在新政的推动下,大制片方和大卫视的结盟合作的速度将会加快,播出市场上将出现越来越多打上卫视频道鲜明烙印(如频道主持人、热播节目艺人主演)的定制剧。
4.卫视首轮剧市场共振效应趋弱,网播聚合效应或更为明显
在“一剧四星”时代,四家强势卫视同播一部剧,因卫视之间交叉覆盖和不同平台对不同受众的聚合度不同,加上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放大了热剧的热效应,形成了收视市场共振效应。
“一剧两星”新政下,首轮剧大卫视联播的市场“共振效应”会趋弱甚至消失,频道之间的电视剧竞争更加多极化,观众收视趋向分散和碎片化。
此外,将出现“两星+网络同步首播大剧”现象,视频网络甚至可以联播首播剧,制造卫视在新政之前多家联播热剧的“市场共振效应”。而影视公司为其量身打造的定制剧,也将会让视频网站扭转被动选剧的劣势。这些因素将有可能会改变广告客户投放选择。
新政对策:省级卫视之三大共识
从大的方向上,以下三点应该成为广大卫视的共识:
其一,调整卫视版面。眼下首要问题是,着力解决晚间两集剧之后22:00之前的半小时日播栏目的研发和创新。(业内有人将其命名为“非娱时段”。因为一家卫视每周22:00前能够播出的综艺节目一般只有2档,通常放在周末黄金档,所以“非娱时段”指周一到周五21:20~22:00既不能播电视剧也不能播综艺节目的特定时段——编者注)
其二,加大卫视次黄档新节目的研发力度,降低对电视剧的依赖。
其三,介入电视剧产业链上游,转变为电视剧的投资、生产商,提高自有版权电视剧的播出比重。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