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人物] 对话韩寒:我是来拍电影的

2014-07-23 10:19:51

来源:人物

[摘要]H:希望你为他们代言,说出他们心中对社会不公的一些不满。后来呢,这样的人可能越来越多,结果导致你就没有办法去写一些自己很感兴趣的东西,就充斥着那些杂文。我是一个特别讨厌重复的人。

谈表达

 

P:我觉得你现在说起那几年的博客文章,你好像是在消解它的意义。

H:但其实当时我渐渐地的确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从2005、2006年的时候开通博客,那个时候的文字其实是偏向于像现在一样,更多的是像日记或者说是像随笔。后来2007、2008年开始写一些杂文,那些杂文写了以后,其实它是那样的一条道路,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你,但是关注你的很多人是希望你能够为他们说话。

 

P:对。

H:希望你为他们代言,说出他们心中对社会不公的一些不满。后来呢,这样的人可能越来越多,结果导致你就没有办法去写一些自己很感兴趣的东西,就充斥着那些杂文。我是一个特别讨厌重复的人。

 

P:你也承认你被某种东西绑架了?

H:当然会有,但那种绑架其实不是恶意的,我觉得大家带有一点点善意,包括我自己也把这些想象成一种责任心使然,因为任何一个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他其实都会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心。这种社会责任心,你说得难听点,可以叫绑架,有些时候你会言不由己,但是你必须得是由衷,你表达自己的内心。但是那种内心我未必真的这么想表达,有的时候我可能想缓一缓,我再思考一下,但是没有。

 

2008年应该是我写得最多的时候,但2009年我就开始减少了,到现在极少,一年就最多写一两篇,是因为我不愿意重复自己。因为很简单的道理,所有的悲剧的原因其实是千篇一律的。

 

P:那是什么呢?

H:是什么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很多事情是缘于,一来是这么多年,中国本身历朝历代,它遗留下来的很多东西,包括从“反右”到“文革”,包括人民接受这些执政党这么多年的执政以后,人民自己的习性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还有制度上的天然不公,因为任何人都觉得它的制度未必是最完美的,很多国家其实都是这样,中国人觉得中国制度不行,那我去别的地方,那里的人还觉得,我这制度不行。很多时候人们对于制度,对于生活状态的那种不满,归根结底,其实任何的杂文,你要去深究其原因,你往往会回到这些地方。只是说悲剧发生的地方不同。结果想来想去,就是万变不离其宗。

 

最终你非但没有觉得自己对这个社会有什么样再大的帮助,相反你觉得自己被现在击中,你没有去做应该做的很多事情,要不然的话,我可能2009年、2010年就已经在拍电影,可能我在这事业能够做得更好。而现在我只是留下了一些杂文,那个时候供人解解气,觉得这些杂文写得不错。那些杂文会传播得很广,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一来这个社会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当然你也可以非常骄傲地说,社会变得越来越好,我也有一份功劳,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结果你浪费了很多的,也不能说浪费吧,结果有大把的特别青春的时光,你没有去更加好地创造一些事情,沉浸在没有尽头的这些事务中。

 

P:现在你把这些分析得好像很透彻,可那会儿你在写那些东西的时候,你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你愤怒吗?还是觉得很畅快?

H:这是分阶段的,一开始你自然会觉得畅快。因为首先,你本身很多地方其实是在打一些擦边球,有些擦边球没有打好的情况下,你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事实上也没有说特别过火的代价。但在整个过程当中,因为你想,那公权力是一个强势的,你是从一个相对来讲弱势的批判者的角度上出发,那你会受到很多的喝彩。在受到很多的喝彩的时候,你觉得做这件事情没有意义,无聊,但是你又会觉得,嗯,我的确是在做一项伟大的事业啊,你也不会去分辨说那些喝彩是因为什么,最终你会留下什么,你是不是只是符合他人的情绪。

 

那么有一天你不符合他们的情绪的时候呢,我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吧,如果我的观点触及到那些常为我喝彩的人的利益的时候,那他们可能反过来就会说,我靠,你这孙子。

 

谈电影

 

P:那允许我再次可能不当地联想一下,你韩寒作为一个在姿态上可能有相似之处的叛逆青年,现在去做这样的一部电影,要去赢得这样一个票房,在商业化和保持独立性之间,你有自己的一个通盘考量?你会不会觉得这命运上也有可供玩味之处,是不是要避免悲剧性的命运,就必须去适应当下的一个商业化浪潮?而且别人对韩寒的这样的一种商业化,也会有一种指摘或者争议,你怎么去自处?

H: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的一点就是,我记得CCTV6过来拍的一个东西,叫做《跟观众在一起》,大意就是说,电影导演现在需要怎么怎么样地去和观众互相之间走得更近,可能觉得以前的电影脱离观众之类的。但有一个我不同意的观点,我并不觉得以前的老导演,他们是因为跟观众逆着来,结果被观众抛弃。只是因为同代人的同时成长,年轻导演并不是说他迎合观众,而是因为他跟很多观众是在同一个年代下同时成长的。

 

观众喜欢看《24小时》,我也喜欢看《24小时》,观众喜欢看《纸牌屋》的时候,我也在看《纸牌屋》。所以我根据我的兴趣拍出来的东西,说不定观众也爱看,因为我们在同样一个社会氛围下。

 

我一直以来比较幸运的一点是,我一直在坚持自我的表达,恰恰是因为这样,可能受到了一些人的喜欢,导致在商业的路上走得也都还比较成功,包括出版也是。我的小说其实是非常非常不商业的写法,它没有人物的戏剧冲突,没有狗血的剧情,你别看我有的时候说话我还“我操”、“你妈”之类的,但我的小说走到现在,主人公都很少牵一下手。其实它真的不是商业社会下的商品。

 

我觉得我自己的不顾市场的一种表达,恰恰赢得了一部分受众的喜欢,它可以让我更加去不顾市场地表达。其实电影也是这样。我们以前在说那种类型或者什么,你先得找到一个类型,先要拍一个爱情片或者什么片,然后呢再去想这个演员多少票房,我真的还蛮反感这些东西的。

 

包括这个电影故事本身,当你看完以后,你会发现它对所谓商业的零迎合,但是我相信这种零迎合也可以获得一些东西。因为我不需要迎合那些观众,我来这里是拍电影的,不是来拍马屁的,我既不是来拍发行方、投资方马屁,我也不是来拍观众马屁。但我也不会说观众不喜欢什么,我非得要来什么,跟你们死活就对着干,或者说特别的曲高和寡,像我刚才说的一支烟点3分钟所谓的起范儿。因为我有我自己的基础审美,我相信在我基础审美下做出来的东西不会不好看,只是说它没有当今想象之下的那些商业元素的存在。

 

P:可不可以这么理解,你可以去尊重这些游戏规则,但是并不意味着,你像郭敬明一样去拍商业大片。

H:对,其实当你看到影片之后,你会了解所有这些话的意义。而且我觉得,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在自己的审美的,包括自己对一些东西的决判的控制之下,而不是受他人所绑架,受他人所左右,是这样。

 

P:你花那么大金钱、精力做电影,是想扩大你表达的范围吗?

H:我觉得这是不一样的一种表达,怎么形容,是一种非观点类的表达,以前是生活类表达、观点类表达和姿态类表达,但现在其实更多偏向于文艺或是艺术范畴的表达。

 

P:艺术范畴表达是要表达什么?

H:表达什么我自己特别不喜欢说,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甚至我说我什么都不表达,我就是想,我就觉得这本书不错,写得可以,我就把这东西拍出来,并不是想要借这部电影表达一些东西,我就是想要你们看看,你看看我的这个影像能力啊,很高,这也是一种。

 

P:这当然是一种回答的方式,但是我想应该不会是你最真诚的回答。

H:还真不一定,说不定我就是想让大家看看我影像的把控能力。我不一定要表达观点啊。我如果做了一个漂亮的事情,每个人都可能从当中获得不同的表达,但事实上我可能什么都没想表达,这也是一种方式。

 

P:那样说的话似乎可以总结为,我就是想上这样一个舞台,秀一下,我也有这样的技术。

H:不一定是技术,好,给你们看看我的风格吧,就要做电影,我是这种风格。因为我从来不担心我自己的东西中没有表达的成分。而且说一句特别不好意思的,我每次出版完一本小说之后,是经常自己看了豆瓣才知道,原来我写的是这样。因为他人会帮你去诠释很多东西,你自己写这段说不定真的是因为,操,这段我觉得这么写有意思啊,写着写着,哎,他人帮你做了很多的这种诠释工作,我一看我操,感觉自己懂了,原来我是这意思啊。

 

但是你要做成这种,你的东西就得足够言之有物,让人家都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猜想跟期待才可以。包括我相信姜文拍的那种片子,肯定很多的解读都不是他自己那么想的,那一看,我操,原来……

 

P:你享受昨天晚上电影推介会的那个氛围吗?

H:我个人不是特别地喜欢。但是我也不会说是去抵抗呀或者非常的不适应啊。因为一个优秀的车手就要适应任何的路况。像我,我很喜欢柏油路、水泥路跟高速的砂石路,我在那些赛段做得是非常非常快的。但是你真要说碰到那些我不喜欢的赛道,我也可能开得很不错,甚至也有可能比别人开得更好。不喜欢跟做不好不一定是相同的。我不喜欢这样的场合,但也不代表不能胜任这样的场合。

 

P:昨天你确实获得了最多的欢呼声,你关注到这个东西了吗?

H:当时台上其实除了喇叭里自己声音外是听不清下面什么反应的,我确实听到了欢呼声,那说明声音确实很大。我完全不关心我的受众。你看我从来连粉丝团这种都没有就可以看得出来。很多人是官方组织的粉丝团,因为好办事儿嘛,有的时候去机场接个机啊就会显得自己人气很高。可能随便走到哪个机场就会有好多人簇拥,但那种簇拥肯定不是接我的,肯定是接别的明星或者是选秀明星什么。我从来不在意这些。因为我觉得真正检验一个人能力的地方其实不在这里。要粉丝太容易不过了。你没有,你临场你还租得到呢,50块钱一天。我不在乎。

 

P:问题是这样,一个作者或者一个导演其实你都是有一个表达的愿望。要是没有受众你表达给谁?

H:我不是说没有受众。我就是不管受众。我觉得很多时候的表达就是太顾忌到受众,会让人产生一种表达的歪曲。

 

而且我觉得可能你想去到更广阔的地方你就得不顾及你的受众。因为受众无论如何都是一小部分。一个人无论你有再多的粉丝,死忠的可能几万十几万然后边缘的一两百万,这已经是在中国很一线的明星。其他的也就是看热闹的知道你的名字。一两百万对于文化来说其实是一个小的基数,你为了照顾这一两百万人而可能永远迷失在,一两百万都多啦,永远迷失在这十几万人中,为了照顾他们的口味然后固步自封。

 

 

谈商业

 

P:你对现在“一个”的产品有些不满?

H:也不能说不满,下半年的时候,拍完电影我会又回到“ONE”的这个工作中,我会希望把它变成一个不一样的东西,因为不能固步自封,这个是最简单的道理。但也不能说是为改变而改变。有些东西明明好好的,就像有些杂志,其实挺好的,非得说我要去顺应潮流,我必须得去新媒体什么什么,结果把自己玩儿死了,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其实你不变,大家就喜欢你这范儿,你反而自己瞎激动,然后玩儿得自己一无是处的。但我觉得“ONE”是适合做出一些更加新锐的尝试,但具体现在不太好说,也有可能会开放一部分的这种,更加符合现在商业模式的一些合作,一些操作。

 

P:你提到了商业模式,前年你好像还不太接受这个东西。

H:是这样,它不存在接受或者说不接受,我更多的其实是替他们,替团队考虑问题。

 

P:怎么讲?

H:因为很多时候所谓的商业或者商业模式,其实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或者说并不是文人想象的那样。我对很多的所谓商业操作方式并不是那么的了解,但是一定比他们了解得多。当你决定接受投资,然后你开始出让自己的股份,开始怎么怎么样的时候,并不意味着我要发了,我要上市了,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这可能意味着你走向了一条不归路、一条会失败的道路。因为有些东西就是合适的,有些东西就是不合适的,你去把一些不合适的东西走向这条道路,那最终结果肯定是什么都不是,而且变成一个失败的案例。所以,对,先做一些改变,然后再去做一些尝试,我一定是为这样东西的更好的未来所考虑的。

 

P:你这样回答确实还挺让我吃惊的,他们给我的印象是,当时你对于,比如说融资这个事情还有一些防范。但是刚才听你说呢,感觉你的态度其实也不是那么消极。我的疑问是为什么你的这些没有很好地传达到他们那里去?

H:我传达得很好。

 

P:但是他们还是这么说?

H: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我不会在一个陌生的领域,没有做好准备的地方,在那里肆意地拼杀,就觉得这是一种潇洒。这么多年的车手生涯其实告诉我,再强的车手如果都没有准备,不做路书的话,一样不会赢得比赛。所以当我决定去一个地方比赛的时候,无论是对手多么的弱,我都会把那些看路工作做好。

 

我说得最简单一点吧。比如说我将来尝试融资一定会有一笔比较充裕的资金。但是在“ONE”的这个本体之下,你如何能够让它做到爆炸性的增长?我们虽然现在没有花一分钱去推广,但事实上像这样的一个产品,你花1000万去推广,效果其实也是差不多的。也不能说你有了更多的钱,这个产品就会更上一层楼,因为它本质上并不是一个靠金钱来达成的产品。

 

有些产品是必须要去靠烧钱跟拼钱的,就比如说京东,就比如说一些打车软件,它们必须得去拼钱获得最大的用户基数,然后在这个基数的用户下面再去不停地烧钱,不停地烧钱,最终养成用户习惯。但我们这个其实并不是这种模式。所以当你拿了一笔钱以后,你把这笔钱用完以后,有可能跟现在还是差不多的。所以将来你怎么办?你变成了一个失败的典范以后,你对你的投资方,对自己也是不负责任的。

 

我们的产品现在一年可以产生将近8位数的利润,其实已经非常的不错。如果它在技术上面能够做到特别合适的一个亮点,可以让它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这种需求的话,那毫无疑问可以走上那条道路。

 

但如果在没有这样的一个点的时候,走这条道路其实没有什么帮助。你的增长点在哪里?你怎么样去爆发你自己?所以我希望它会做出一定的改变,然后再去适应。但这种改变有可能是失败的,有可能会导致这个产品直接的覆水难收,所以你必须要把这个论证好,衡量好。

 

P:你都做了哪些工作呢?刚才你说的这问题,各种不同的术语。

H:我就去拍电影了(笑)。

 

谈告别青春

 

 

P:我和马一木聊过,他1978年的,他有强烈的危机感。然后问他什么时候可能意识到必须要改变,要抓住这个时代的尾巴,他说是他有小孩的时候。以你做父亲为一个节点,或者方韩大战,这个时间点很接近的,你能感受到类似的心态或者处事方式的变化吗?

H:我觉得更多的是作为父亲本身,的确是有变化,而不是因为所谓的别的,对你的委屈,对你的攻击,因为这些我从小就经历很多。只是当时没有互联网,那种是属于自己默默承受,这种呢是很多人看着你承受,但事实上所承受的那些都差不多。但更多的就是说,我觉得家庭、小孩子,的确会让你产生一些变化。

 

就像刚才CCTV6他们来问我,下一步或者什么,我其实真的没考虑那么多,就想先照顾照顾家里跟小朋友。因为我们家隔壁邻居有一条大狼狗,然后他养不了了,因为要出国了,那条狼狗就给我们养了。我跟那个狼狗还蛮亲的,还跟它玩了挺多,那狼狗还特别喜欢我,我就去拍电影了,然后这周回去,那狼狗还咬了我一口,气死我了,它都已经不记得我了。

 

小野呢,因为家里人,包括我太太,包括我妈妈,她们这方面其实做得特别的好,她们经常会跟她讲爸爸怎么怎么样啊,然后有的时候看一些我比赛的视频,你看爸爸在比赛什么什么,所以小野其实一直对我的记忆还很深。当我回去的时候,她可能会有一点点的生疏,很快就缓解过来了,我带她吃一个冰激凌,她马上就那种,爸爸,怎么怎么,又回到了我3个月走之前的那个阶段。但是真的,现在是小孩子成长比较重要的阶段,就能多陪一会儿其实是一会儿,我更多的可能就会考虑,未来多陪一下家人,多陪一下自己在乎的那些人。

 

因为我不是想着去趁热打铁或者怎么样,这部电影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就我还真的不是那种,第一本小说很有危机感,出了以后,觉得它畅销,马上就出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第五本。我都隔了很长时间。总想做一件事情以后休息一下,减低功利化。你不可能说没有功利化,人不可能做事情保持纯粹就是为我自己,一定会有一点功利的原因,为了赚钱,为了名声,但不会说那么那么的吃相难看,拿上海话叫急乎拉乎。

 

P:急乎拉乎。

H:对,不需要那么的急乎拉乎,因为我更在乎这个事情做得,自己回头看的时候,觉得不丢人。

 

P:你身边的人像马一木、周云哲,包括去景德镇做陶瓷的那个小姑娘,他们共同说到一点,这两年的改变就是跟青春告别。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感觉呢?

H:我可能还真的没有这么文艺。我就是觉得在2006、2007年的时候,其实已经跟青春告别了,那个还蛮奇怪的,我说不清楚一个具体的节点,因为什么事情,但那个时候自己各方面的心态,其实已经不是少年或者说青春期的那种冲动。

 

P:到30岁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人生危机感,不知道你怎么看。

H:我其实没考虑这么多,我就在想多做一些事情,不枉此生来过。

 

其实还是对自我的某些能力的认知。我做不好很多事情,在很多领域做得特别的差。但是我相信有些东西,我做得的确是比别人要更好。所以我希望把这些能够做好的事情做得更好。

 

而且我觉得它其实真的就像手艺活一样,就比如说比赛开车,哪怕我不去比赛了,我去做教官,我去做很多汽车的活动,我都可以向他们展示非常非常罕见的技能以及稳定性。哪怕是你无论是写作,或者是做别的事情,我相信我饿不死。活得好一点差一点而已。

 

我也相信能够给家人比较完满的生活,只要家人不是说我要住几千平的这种房子,10个佣人8个司机,这我没办法。但是一般比较幸福的生活我都是能够去实现的。所以我不为这些而担忧。我自己生活的需求又很低。我是拿价值去衡量的,不是拿价钱去衡量的。我经常会,你让我住八千一天的房子,我还不满意,我觉得这房间根本不值八千。我有时候住了两百的便捷酒店,我觉得这价值要超过两百,我感觉这房间怎么都四百的房间,那我又很开心。

 

所以我真的不是你开惯了好车开不惯坏车,你住了五星酒店住不了三星酒店的那种人。当然有条件我还会去,当然去住更好的。所以我不担心我的生活,这是安全感的一个来源。就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确信,而且是无疑的确信。

合作方动态

关闭
星光中文网隶属于北京华夏星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将原创作品输送到影视工业的文学网站,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建立作者和影视工业的对话环境。其运营团队是一支由拥有在中国电影、电视界从业30年,成功运作过多个大型原创网站和门户网络原创频道的运营团队,在影业界和原创文学界具有广泛、深厚的人脉和号召力,能够专业的判别原创作 者和作品的市场价值,更有组织影视改编、生产、宣传、推广的机制和能力;组织创作、生产、宣传、推广的丰富经验。
    客服QQ:1055000316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