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行业] 吴念真编剧私塾:创作从观察开始

2014-07-17 10:28:04

来源:编剧圈

[摘要]之前我有幸被选进吴导在政大开设的编剧私塾,六堂课下来洋洋洒洒地抄写了数万字的笔记及心得,在征得吴导的同意后,放上部落格跟大家分享。吴导被喻为全台湾最会说故事的欧吉桑,上起课来既不说理论也不谈技巧,而是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让那些我们来不及参与的历史,透过吴导的观点,描绘出一个个鲜明的轮廓。

  吴导说台湾很缺编剧人才,希望透过分享他的上课笔记,可以鼓励大家多多尝试。
  创作是从注意身边人、事、物的细节开始。我以前十六岁时刚到台北,那时常坐公交车,当车上乘客较少时,大家习惯各坐一个位子,所以每个相邻的双人座上,都只坐了一个乘客。如果他们恰好是一男一女,长相又看起来很不相称,我就会想象假如他们是夫妻或情人,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于是一颗故事的种籽,就从天马行空的幻想中慢慢发芽,逐渐茁壮成大树。
  剧本不外乎电影剧本、电视剧本、舞台剧本三种,其实剧本之间的概念相差无几,只是众人已经养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才会如此分类。但剧本之间还是有细微的差异,比如说舞台剧本的特色,就是场景不能太多。因为在舞台上更换场景有很多限制,一旦场景太多,工作人员要换景非常麻烦,像我写的人间条件就常常被骂。国外有些舞台剧,是用两个场景就结束的,像我很喜欢的一部舞台剧《Proof》,他只用一个场景就把故事说完了。对创作者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但当你得在有限的场景内把故事说完,往往反而能在限制中找到自由。
  电视剧本的规格也差不多,通常大约三十几集,像民视或三立那样飙到一百多集,其实是很奇怪的。他们的剧本往往得随时调整,有些角色一开始是好人,到后来反而变成坏人,演员自己也搞不清楚。电影剧本的限制相较之下较少,尤其现在特效发达,好像没有CG动画就不是电影了,所以以后大家去看电影拍摄时,可能只看到一堆特效用的蓝幕。从创作角度来看,这些不同型态的剧本只是技术上的差异,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当我们在开始创作的时候,就得先想好这个故事,未来要以哪一种形式呈现。
  《Proof》曾改编成电影《证明我爱你》
  曾经有人问我,小说和剧本有什么不同?我认为他们的差异是,小说写完之后就是一个完成品,但剧本不是,如果剧本没有被拍出来,他就只是一个技术的蓝图而已,还不算完成品。因此,两者的写作方式是不同的。剧本是把脑袋中的画面描绘出来,所以剧本里的文字,通常只是呈现人、事、时、地、物,很客观也很直白。如果你写「美秀从离婚之后,生活就变得很寂寞了」或者「在午夜的城市里面,无数的罪恶正在这城市里头隐密地发生着」这在小说里没问题,但写成剧本却大有问题,城市的角落是什么角落?罪恶又是什么罪恶?隐密如何隐密?当你在看小说时,多重的诠释会增加你阅读的乐趣,有时也是作者刻意营造的氛围,但在剧本里头如果有多重诠释,就会让工作人员彼此难以沟通。某些文字在剧本里是为了呈现氛围,比如我看朱天文的剧本里有一段,「阳光从他背上斜斜射过来,好像千万年前就存在似的。」这种感觉和氛围的东西,虽然不太可能真的拍出来,但若能协助导演理解这一幕的情绪,或许可以用另一种角度和方法去诠释。
  简单来说,剧本就是描绘你脑袋中的画面,而里头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分场。为什么呢?因为剧本还不是一个完成品,要透过工作人员的手才能真正完成。所以为了工作上的方便,剧本必须让工作人员了解电影里日景和夜景各有多少?每一场戏的演员有谁?拍摄的场景在哪?这些原则说穿了其实不难,我以前刚开始写剧本的时候,人家直接丢一本给我参考,我就这样写到现在。分场和分场之间的分界,是一旦时间和场景不同,就必须切割出一个分场。
  剧本里头主要的基本元素有:
  时间-日景、夜景或者魔幻时刻。
  场景-如果是大范围的地点如车站,要稍微简述是哪一种车站,日式、中式还是西式?以及场景在车站的哪里,是售票口还是出口?
  演员-这个场景有哪些演员参与?如果演员有老年版跟年轻版要特别标记。
  三角形△的意思,是镜头的切换,再来就是对白。
  上面这些没什么困难,真正难的是如何去想象画面和故事,想象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我通常会从写故事大纲开始,有些编剧可以直接写分场,但我没办法。我一定要在故事想定之后,才能下笔。我以前会准备很多小卡片,一张卡片一个分场,这样你就可以随时抽换故事的结构。等到顺序排定,我才会开始写剧本。有了故事大纲之后,你才可以跟别人说你要拍什么,以及为什么要拍?当一个故事的基础架构成形,你就会一直把它放在脑子里,然后有越来愈多的东西会自己加进来,让故事一直长大。如果你写不出故事大纲,表示你对它的感情还不够,或者你对故事的了解还不够清楚。
  我一开始从写小说开始,但没想过要当编剧。我以前很怕看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说,每次看到一半,作者就会跳出来讲话。但同样是苏联小说,《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的写法就像剧本。若举台湾作家的例子,比如七等生,他的书里面有很多他自己的哲学思维,但黄春明的笔法就很直描,我一看到他的故事就觉得可以拍成电影,后来才知道原来他就是用剧本的方式在写小说。
  我刚退伍的时候才二十三、四岁,那时开始写小说,写一个补习班的故事,刊在联合报上。有一天,一位电视剧的制作人打电话来,邀我去写剧本,我跟他说我没写过剧本,他回我说:「你写的东西已经是剧本了」同样地,我们现在看很多小说,其实很象是一本现成的剧本,但也有很多小说,说了很多也不知道在说什么。我近年来看很多书,不是要帮出版社打书,但有两本书真的写得很好,就是《罪行》和《罪咎》,值得一看,里头每篇小说都可以改编成电影,你们要写故事大纲时可以好好参考。(该作者最新作品《谁无罪》已经上市。)
  在刚开始写剧本时,我做了很多自我练习。有一次我看了一本黑泽明的书叫做《蛤蟆的油》,这是一个日本的俗谚,他的意思就是自卖自夸,因为当时卖蛤蟆油的人都很会自吹自擂。艺术家的回忆录通常都好看,例如柏格曼的也很精采,但政治家的回忆录就很难看,因为不能说真话。黑泽明写他们以前在去拍摄场景的路上,常常一边搭车一边玩十三支。导演看不下去,就把他们叫过来,叫他们用最短的场景写一个剧本,赢的人有奖品。一开始都是导演得奖,因为这样的写作练习,像工程师在写计算机程序,写得越短越精采。有天,导演出了「酷热」这个题目。导演是这样写的-在一个炎炎夏日的午后,街上有家卖卤牛肉的小店,厨房里的炉子上,正卤着晚上要卖的卤牛肉。老板在房里睡午觉,老板娘和学徒趁机在厨房里偷情,两个人正准备更进一步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哒哒的木屐声,两人吓得赶紧分开,锅中的卤牛肉又滚得更烈了一些。这个故事不只是周遭的环境很热,两个偷情的人也打得火热,然后一瞬间又充满惊惶的情绪,把热度冲到最高点。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合作方动态

关闭
星光中文网隶属于北京华夏星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将原创作品输送到影视工业的文学网站,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建立作者和影视工业的对话环境。其运营团队是一支由拥有在中国电影、电视界从业30年,成功运作过多个大型原创网站和门户网络原创频道的运营团队,在影业界和原创文学界具有广泛、深厚的人脉和号召力,能够专业的判别原创作 者和作品的市场价值,更有组织影视改编、生产、宣传、推广的机制和能力;组织创作、生产、宣传、推广的丰富经验。
    客服QQ:1055000316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