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观点] 国产电影还是输给了好莱坞大片

2014-07-08 09:57:42

来源:腾讯娱乐

[摘要]中国电影市场就像一个大的考场,“国产片”和“进口片”(其中主要是“美国片”)就像两群来自不同区域的考生,人数和实力都不一样,但每年都在这里举行会考。​

  今年第一季度,由于国产片阵营里有《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爸爸去哪儿》、《澳门风云》、《北京爱情故事》这类“奇迹选手”,导致其总成绩达到惊人的62。5分(即占比62。5%),优势极大。但第二季度,《同桌的妳》虽然超过4亿成绩不错,但进口片阵营里来了《X战警:逆转未来》、《哥斯拉》、《变形金刚4》这种“变态选手”,导致它们在最后时刻上演“绝地反击”。最终“半年考核”显示:国产片总得分48分处于下风,进口片以52分反败为胜。
  国产片虽然在最后时刻被翻盘,但上半年它们在“政治觉悟”(国家政策)、“优势科目”(喜剧、爱情等类型片)等各方面均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同时还有一批年轻的“种子选手”(即新导演)加入会考阵营,新的希望冉冉升起。
  2017年,中美或将就引进片的份额问题启动第二轮谈判,根据协议中国市场将放得更开甚至全面放开,届时无疑将有数量庞大的“美国片”涌入国内,“国产片”压力山大。
  现任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认为,尽管离2017年还有三年多时间,但中美电影的竞争已提前进入白热化阶段,2014年将成为鹿死谁手最关键的一年。而从今年“半年考核”的成绩来看,国产片虽然总成绩不如人意,但还是有巨大潜力,下半年或后面几年该奋起直追了,否则三年之后将被“美国片”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尽管现在离2017年中美就引进片份额问题启动第二轮谈判还有将近四年时间,但2014年却成为中国电影市场“鹿死谁手”的“最关键一年”。电影局局长张宏森曾在同记者的一次谈话中透露他的真实想法:那就是2014年之前,人家根本就没太把中国市场当一回事儿;现在看到这个市场庞大了,他们开始集体发力,意图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甚至独霸天下。
  如果说这一判断带有主观臆测的成分,那不妨看看下面几组数据:
  十年之前的2004年,中国市场的年票房约为15亿人民币,银幕数不足2500块,分别大致相当于北美市场的1/40和1/15——美国的年票房和银幕数很早就到了100亿美元和40000块这个量级。2014年,中国的年票房有望达到280亿人民币,按照目前的汇率约45亿美元,已经接近美国市场的一半;银幕总量已经突破20000大关,已经到了美国的一半。
  2012年之前,美国大片在中国的票房分账比例仅为13%,2010年的《阿凡达》在中国卖了13。8亿人民币,实际上它也就拿走了1亿多一点,约为1600万美元,约占其总投资的9%——其总投资超过3亿美元。2012年之后,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票房分账比例提高至25%,目前正在国内热卖的《变形金刚4》首周末4天即取得7。2亿人民币,总票房姑且只按13亿估算,它可以拿到的票房分成约为3。3亿人民币,换算成美元约为7000多万,大概占其总投资的1/4——其总投资约为2亿美金。
  也就是说,以前中国市场只相当于人家的1/40,一部创下票房纪录的大片只能在这里收回1/20投资;现在中国市场已经接近人家的一半,一部即将创下票房纪录的大片可以在这里收回1/3投资。更关键的是,这个市场还在高速增长当中,五年之后就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同时根据2012年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引进片份额或将于2017年之后进一步放开甚至是全面放开。
  在这种情况下,好莱坞电影人就算全是傻子也会明白这个时候必须全力以赴进军中国,才会机会进一步分散投资风险;可好莱坞电影人没有一个是傻子,所以他们全来了。
  美国片大举进军,国产片如果在第一年就被打了个“下马威”,那往后就不好翻身了。这就像高中三年一样,如果高一就成绩垫底,高二高三学习起来将举步维艰,最终高考也成了问题。所以张宏森才说,2014年是中美电影竞争鹿死谁手“最关键一年”。
  好莱坞影片在2014年第二季度赶超国产片,国产片上半年票房仅占总票房48%
  最近11年,国产片在与进口片的“会考”中,有10年都占据上风。
  2011年,全国年票房131。15亿,其中国产片70。31亿元,占比53。61%,连续9年超过进口片。2012年,全年总票房170。73亿,国产片以48。46%的占比略低于进口片,成为最近10年来的唯一一次失败。2013年,全国217。69亿票房中,国产片127。67亿元,占比58。65%,不但重新夺回主动权,而且占据大幅优势,堪称“奇迹”。
  2014年第一季度,国产片继续占据优势:前三个月67。86亿总票房中,国产片贡献42。42亿元,占比高达62。5%,貌似已经全面掌握主动权。
  6月25日,张宏森在国产片座谈会上指出“可能过了今晚,国产片就会跌至50%以下”,果不其然,6月27日《变形金刚4》公映之后,零点场超过2000万、首日接近2亿、第二天和第三天均超过2亿,前4天累计超过7。2亿成为上半年的进口片票房冠军,一口气创下20多项历史纪录。幸亏同日上映的《分手大师》前3天也抢到了1。5亿票房,首周突破2亿大关,成功“虎口夺食”,否则国产片真是会被打得“连头都抬不起来”。
  截至6月30日,2014年上半年的全国累计票房已接近135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超过20%,再创历史新高。不过这135亿票房中,国产片大概只贡献了60亿,占比48%,也就是相当于总得分为48分;进口片52分,在最后时刻上演了“绝地反击”。
  另从双方各自的卖座大片来看,上半年国产片前10名中,有6部在3亿以上,7亿以上的只有1部;而进口片前10名则全部在3亿以上,7亿以上的有3部,优势较大。
  如何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之前找到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技术上相对薄弱的国产片,虽拍不出《变形金刚》这样的大格局,却也能靠“打情感牌”自成一派,打造自己的优势科目,实现奇迹般的表现:
  今年一二月份,魔幻爱情巨制《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创下数十项影史纪录,最终累计票房超过10亿;儿童家庭喜剧《爸爸去哪儿》凭借3000万投资拿到近7亿票房,颠覆了无数电影人的“三观”;动作喜剧《澳门风云》虽然开局不利,但后劲十足最终以5亿多票房收官;爆笑爱情喜剧《北京爱情故事》虽然是演员陈思诚的导演处女作,但累计票房超过4亿;三四月,爱情喜剧《同桌的妳》同样靠几千万投资获得了4亿以上票房,该片导演郭帆以前只拍过一部《李献计历险记》。五六月份,徐峥主演的《催眠大师》拿下2。5亿以上票房,刷新了国产惊悚悬疑片的最高纪录;张艺谋的《归来》在国内获得近3亿票房,开创了国产文艺片的全新纪录;犯罪悬疑片《窃听风云3》拿下3亿以上票房,其同档期的对手是《X战警:逆转未来》。
  从目前的国产片高票房类型上看,打“情感牌”最容易“下小本儿,钓大鱼”
  只要细看就会发现,这些票房大卖的国产片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它们身上带有浓厚的“本土特色”,并且大都能在情感上与观众产生共鸣。比如《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改编自中国的神话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卖的是“名著效应”;《爸爸去哪儿》紧接着综艺节目上映,让看电视意犹未尽的观众再花钱去影院过把瘾,卖的是综艺感情;《澳门风云》卖的是对发哥“赌神”时代的怀念、《北京爱情故事》卖给迷茫的都市人,《同桌的妳》讲的是逝去的青春,《归来》则是给中老年版的“逝去的青春”,《窃听风云3》抒发对黑心地产商的恨,《分手大师》则卖的给“二乎至上”的年轻人。《分手大师》导演邓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熟悉中国的国情,和这片土地上的观众有共同的情感、能够触动他们的内心,这是好莱坞电影无法弥补的。”只要能找准大众的情感点,再小的成本创造高票房也不是难题。
  《熊出没》虽然票房不错,但水平却远远赶不上美国动画
  不过,靠卖情感共鸣得来的票房有时候也特别靠不住,当好莱坞技术派们携科幻动作大片,或者超萌“小黄人”来袭,大场面和小柔软刺激出的各种荷尔蒙,总是能让中国人们忘记自己对本土情感诉求的需要。上半年唯一一部耗资上亿拍的,稍微带有些许科幻色彩的《冰封侠:重生之门》,被观众骂的狗血淋头,票房也不尽人意。动画片方面《熊出没之夺宝雄兵》和《喜羊羊与灰太狼》虽然都卖了不少钱,但那画质、那水准,真的能让10岁以上的人类都要哭了。
  面对这种窘境,业界认为在有政府牵头和支持的大背景下,所有中国电影人包括导演、演员、幕后制作和院线人士应该联合起来,抱团取暖。张宏森说:“希望大家能够给予中国电影更多内在性的、情感性的支持,把中国电影的命运与中国院线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市场最大化,观众最大化,社会影响最大化。”
  同时,中国电影人也需要在自身努力的情况下,以更加开放的态度从好莱坞“取经”。《叶问》、《小时代》、《钟馗伏魔》等片制片人安晓芬说,将来两个国家的电影不应该是“对抗”,而应该是“融合”:“好莱坞有一百多年的电影工业史,它的产业链已经非常完整,人才储备也很丰富,应该说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还特别多。能够跟好莱坞合作,其实是让我们把它好的制作经验学到手,为中国观众拍出更好的电影。”国产片要想三年之后有实力和美国片“决一死战”,也许更需要的是在喜剧、爱情、犯罪、悬疑等类型鲜明的影片上,继续挖掘“本土特色”可以带来的共鸣效应,“扬长避短”方有胜算。
  2014年上半年,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全面崛起,他们熟悉中国国情、更懂中国观众,逐渐成了市场的中流砥柱。
  上半年国产片票房排行榜前十名中,只有《归来》导演张艺谋、《澳门风云》导演王晶、《窃听风云3》导演麦兆辉和庄文强算是名宿,其它7部影片的导演要么名气不太大、要么是新人,且年龄基本都介于“70后”和“80后”之间,比如《北京爱情故事》导演陈思诚和《分手大师》导演邓超都是第一次执导长片,《同桌的妳》导演郭帆则是第二次执导长片——第一部为《李献计历险记》,但全都获得了数亿票房。
  邓超、韩寒、郭敬明是目前最受瞩目的新导演
  6月25日,由CCTV-6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办的“2014中国电影新力量推介盛典”在清华大学举行,邓超(代表作《分手大师》)、俞白眉(代表作《分手大师》)、韩寒(代表作《后会无期》)、郭敬明(代表作《小时代》系列)、陈思诚(代表作《北京爱情故事》、李芳芳(代表作《无问西东》)、肖央(代表作《老男孩之猛龙过江》)、郭帆(代表作《同桌的你》)、陈正道(代表作《催眠大师》)、田羽生(代表作《前任攻略》)和路阳(代表作《绣春刀》)等11位新导演集体亮相,令全场数千名学生热血沸腾。这些导演全都出生于1975年以后,且作品都已经获得或有望获得极好的市场反响,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已经全面崛起。
  相比之下,好莱坞在中国票房大卖的导演主要还是限于迈克尔·贝(代表作《变形金刚4》)、布莱恩·辛格(代表作)《X战警:逆转未来》、彼得·杰克逊(代表作《霍比特人2》)这些顶级名导,新人导演在中国并没有多大的号召力。
  除了新导演,中国的新演员及幕后制作人也正在全面崛起,他们的最大优势就是同中国电影的主要观影群体70后、80后和90后是同一时代的人,因而他们了解观众的喜好、想法和感受,有共同语言,这也正是《北京爱情故事》、《同桌的妳》等片能够凭借区区几千万投资拿下4亿以上票房的真正原因。
  中国的电影审查一直是敏感话题,它分为剧本审查、初审和等终审几个环节,最近几年除了一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本基本不用再审查了,而是题材公示。然后从2010年开始,广电总局力图“简政放权”,将影片的初审权下放至北京、浙江、陕西、吉林、广东、湖北等8个试点地区,从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手续,但终审权仍在总局手里。
  历史不断向前,从今年4月1日开始,总局做出重大决策:将影片的终审权和初审权全面下放至各省(直辖市)广电局,而不仅仅是几个试点地区,不过“龙标”(即公映许可证)的发放权力仍掌握在总局手里。
  尽管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改变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因为审查本身并没有取消只是换了一拨人,但事实求是地说,这还是历史的巨大进步:至少经过这么一简化,大大缩短了审查周期——以前至少需要一个月,现在大约一周就可以了,而且地方的出品方再也不用为了审查不断跑路进京。
  《白日焰火》这样的小成本文艺片,在今年也得到了电影局的大力支持
  另从市场上公映的影片篇目来看,目前的中国电影题材和类型正在多样化、尺度也有所放宽,比如一些影片可以爆粗口了、冯小刚的《私人订制》敢拿“领导”说事儿了、“激情戏”也不再是敏感词了。对电影创作者来讲,这都是一定程度上的进步。
  除了审查,中国政府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电影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片,政府给予了诸多优惠和扶持,如今年6月19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将电影产业拔升至“国家高度”,前途看好。
  6月25日举办的“中国电影新力量盛典”,其实也是电影局的授意,《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导演肖央曾在当晚发言时表示要“感谢广电总局”,引起一阵哄笑,之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我是认真的,他们其实完全可以不办这个活动,但他们费了很大的精力去做,给了我们这些年轻导演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我突然感觉到,我们真的遇到了一批有责任心的领导,他们真正在为中国电影的将来着急。”
  结语:
  纵观上半年国产片表现,虽然在第二季度末被好莱坞在票房上赶超,但却依然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中国电影政策越来越支持,电影产业链日趋完善,创作环境日趋宽松,新人拥有了更多的机会,观众开始被优秀的国产片打动,连一向不被“待见”的文艺片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17年,国产片可以靠发挥自身的创作优势与好莱坞较量一番,就像张艺谋所说:“怎么对抗?其实很简单,要有好电影,和好观众。不管2017年还是2027年,到那个时代来的时候,只要有这两部分,就永远会有好的国产片市场,中国电影就永远有好的未来。”

合作方动态

关闭
星光中文网隶属于北京华夏星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将原创作品输送到影视工业的文学网站,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建立作者和影视工业的对话环境。其运营团队是一支由拥有在中国电影、电视界从业30年,成功运作过多个大型原创网站和门户网络原创频道的运营团队,在影业界和原创文学界具有广泛、深厚的人脉和号召力,能够专业的判别原创作 者和作品的市场价值,更有组织影视改编、生产、宣传、推广的机制和能力;组织创作、生产、宣传、推广的丰富经验。
    客服QQ:1055000316

京网文 (2015) 0544-22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 140336号

京ICP备13041654号-1 / 京ICP证130473号